PCDIY!實驗室
-
MSI TITAN GT77 12UHS-012TW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完全制霸遊戲戰場17.3吋電競筆電!
現在要買筆記型電腦的話,若要選擇效能要最強,規格要頂級,配備要全滿,帶出去可以完全制霸遊戲戰場。可以確定的,今天要介紹由微星所推出的TITAN GT77絕對能滿足玩家的需求。這台電競筆電擁有強大的規格,採用Intel第12代筆電系列Core i9-12900HX處理器,最猛的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筆電獨立顯卡,DDR5-4800 64GB記憶體,4組PCIe 4.0 x4 2TB共8TB固態硬碟,還有為遊戲玩家打造的各種電競元素,包括使用100% DCI-P3色域範圍17.3吋4K 120Hz IPS面板,採用SteelSeries打造Cherry MX Ultra Low Profile超薄機械式鍵盤,可以說是史上最強17.3吋電競筆電! 世界上有不少玩家,以及專業的用戶,採購預算沒有上限,想要的是能帶著走規格頂天的筆電,可是這樣的需求卻很難被滿足。加上處理器業者改朝換代速度太快,顯示卡也持續推陳出新,導致這樣頂規電競筆電的產品生命週期太短。打造這樣的頂級電競筆電不僅要投入相當多的人力物力,成本非常高,終端賣價也不便宜。因此,並沒有很多的筆電業者願意投入這個領域經營。 MSI始終沒有忽略金字塔頂端的高階市場需求,今天要介紹給大家TITAN GT77電競筆電,就是一款完美結合奢華體驗、創新技術與極致效能的夢幻逸品。 TITAN GT77是微星的最高階電競筆電。自從微星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搭載機械鍵盤的電競筆電GT80 Titan SLI,破紀錄使用Cherry機械按鍵,導入了GeForce 980M SLI雙顯示卡之後,就造成了玩家圈的轟動。後續,微星又推出接續版本GT83、GT75,讓全球頂級玩家為之瘋狂。這一次,搶在Intel推出第12代處理器,筆電處理器更新到Alder Lake-HX世代同時,微星推出了TITAN GT77,以17.3吋螢幕尺寸,全滿的硬體規格,要滿足頂級電競玩家完全制霸遊戲戰場的需求。 目前,MSI TITAN GT77台灣只有推出一款規格,完整型號為TITAN GT77 12UHS-012TW。這一機型用的是Alder Lake-HX世代,效能版Intel第12代Core i9-12900HX處理器,擁有8個效能核心與8個節能核心,總共有16核心24執行緒,這個的運算核心可以滿足大部分工作、娛樂與遊戲的需求。顯示卡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筆記型電腦GPU,擁有16GB GDDR6顯示記憶體,採用微星全新開發動態超頻控制(Dynamic Boost 2.0),顯示核心最高超頻跑到1640MHz,控制在最高用電175W之內。 散熱的設計,用的是微星最新開發的MSI OVERBOOST超增壓模式設計技術,這是一個整合CPU+GPU的散熱解決方案,最高可以達成250W散熱功效,能在CPU超頻、GPU超頻與CPU+GPU同時運作時達成節能強效的目的。這款Intel第12代Core i9-12900HX處理器,基礎功率:55W,動態超頻的渦輪功率:157W。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筆記型電腦GPU,則是被控制在175W之內。然而,由於17.3吋筆電的散熱空間有限,又要把重量控制在3~3.5KG,厚度控制在20~25mm之內的話,微星的MSI OVERBOOST超增壓模式設計技術可以同時滿足效能、功耗、重量與厚度的需求。 記憶體的話,這款電競筆電全面引進DDR5記憶體,支援4組DDR5-4800規格UnBuffer SO-DIMM擴充能力。標準配備DDR5-4800 64GB(32GBx2雙通道標準配備,最大可擴充到128GB)記憶體,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應用的需求。硬碟的話,是採用全固態硬碟設計,配備4組PCIe 4.0 x4 2TB共8TB固態硬碟(標準配備,具有3組PCIe 4.0 x4與1組PCIe 5.0 x4的M.2 NVMe固態硬碟擴充槽),保留了升級下一代PCIe 5.0 x4 M.2 NVMe固態硬碟的升級能力。 鍵盤是電競筆電的核心,這款電競筆電採用機械式鍵盤,則是獨家特色!用的是由鍵盤專家Steelseries操刀,特別開發採用Cherry超薄機械式鍵盤,內部採用黃金交叉點接觸系統設計,讓玩家可以在不用外接獨立的機械鍵盤之下,就能直接在電競筆電上面享受操控機械鍵盤所帶來的回饋力道與精準觸發,有最好的操控手感。鍵盤與機身後側的Mystic Light Bar光彩燈效,則可以使用STEELSERIES GG軟體,或者透過MSI Center,使用Mystic Light來做控制,能完全自定義玩家喜歡的色彩、背光與閃爍方式。 在聲音輸出的聽覺方面,喇叭與聲音控制也不馬虎!採用了由DYNAUDIO操刀的音響模組,用的是2個2W的喇叭單體,加上2個2W的重低音單體,並加上了Nahimic音效強化軟體,讓聲音的輸出可以最佳化,享受身歷其境的聲音聽覺感受。 在網路的部份,特別針對遊戲最強化!採用了由Intel Killer操刀的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模組,有線網路用的是加強版Killer E3100G 2.5GbE,能對應更快速度的有線網路網路環境,無線網路則是用了Killer Wi-Fi 6E AX1675i 802.11AX,支援160Hz頻寬的網路傳輸。軟體部分,則可以透過使用Intel獨家開發的Killer智慧中心軟體,調整遊戲最佳化,優先網路存取順序,就能讓遊戲運行更加順暢,掌握克敵致勝的先機。 擴充埠則是該有的都有,擁有3組USB 3.2 Gen 2 Type-A,2組Thunderbolt 4 Type-C,當需要安裝外接式電競鍵盤、電競滑鼠與外接硬碟時,也不會遇到USB Type-A連接埠不夠用的問題。而且,3組USB Type-A埠,都是支援USB 3.2 Gen 2,可以上10Gbps傳輸速度。2組USB Type-C部分,則是Intel Thunderbolt 4規格,除了能支援到USB 3.2 Gen 2x2(USB 20Gbps),新的USB 4.0(USB 40Gbps),還能直接對接支援到Thunderbot 3.0、4.0(Thunderbolt 40Gbps)。螢幕輸出的話,擁有1組mDP與1組HDMI連接埠,可以輸出8K@60Hz與4K@120Hz遊戲畫面,還能透過Thunderbolt 4來做顯示輸出,完整支援多螢幕輸出,能勝任電競比賽時輸出遊戲畫面到大螢幕的任務,也能滿足簡報輸出的多螢幕顯示需求。 在作業系統的搭配上面,這款電競筆電也不馬虎!搭配的是最新版Windows 11 Pro專業版本,而不是一般的Home家庭版本。 顯示的部份,則是支援Intel UHD Graphics內顯與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筆記型電腦GPU,完全不需要額外操作設定,驅動程式與Windows 11作業系統能自動切換。 主要的控制軟體,則是集中在微星自己開發的MSI Center,包括能做硬體監控,可以即時看CPU、GPU使用率,並監控CPU溫度、4個風扇的轉速等資訊。軟體還可以自動升級,持續增加新的功能。比較方便的則是電競模式,能針對電競功能最佳化。遊戲畫面擷取也不用額外的軟體,內建就有提供了抓圖軟體。也能透過功能集裡的Mystic Light來做控制所有的燈效,包括鍵盤背光與機身的燈光顯示。 聲音的輸入輸出控制,則是透過NAHIMIC,具備了麥克風與喇叭聲音的控制,擁有音效追蹤器,包括語音清晰度、智慧音效與虛擬環繞功能應有盡有,是非常強大的音訊軟體控制軟體。 螢幕的顯示也不馬虎,具備了MSI True Color控制軟體,能在遊戲玩家、抗藍光、sRGB、AdobeRGB、Display P3、文書處理與電影不同的顯示模式切換,讓玩家依照需求享用不同的顯示模式。 這款電競筆電的尺寸為397 x 330 x 23 mm,厚度僅僅只有23mm,重量則為3.3KG。 現在要購買MSI TITAN GT77電競筆電的話,台灣販售只有一種款式,完整機型為TITAN GT77 12UHS-012TW,電商售價166,900元(調查日期:2022年12月01日)。目前,只要選購TITAN GT77還有贈送價值8,000元的一年意外損壞保障服務,相當貼心玩家。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MSI TITAN GT77 12UHS-012TW電競筆電,可以看出微星對於這款17.3吋電競筆電的用心與細心,不僅是用上的全滿的軟硬體配備,外觀質感相當好,包裝與整備也相當細心,就連筆電內搭載的軟體,都令人相當滿意。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史上最強完全制霸遊戲戰場17.3吋電競筆電!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
十銓T-FORCE M200 Portable SSD 2TB實測開箱,軍規武裝風格2,000 MB/s極速外接固態硬碟機!
面對技術的不斷進步下,在儲存裝置方面的SSD速度上也不斷的突飛猛進,目前PCIe 4.0 SSD幾乎都來到了7,000 MB/s俱樂部,更不用說之後還有速度能再翻倍的PCIe 5.0 SSD等著登場。 而除了內接SSD的越發進步之外,外接SSD方面也在速度與容量上不斷進化與普及,就如小編這次所收到的這款由知名大廠T-FORCE推出的M200 Portable SSD,就是講求高速度性能的版本,究竟它有甚麼迷人的特色?馬上就來開箱一番吧! 想起才1年多前,外接SSD速度能達到1,000 MB/s已經算是相當高速,如今在USB 3.2 Gen 2x2的加持下,傳輸頻寬的提升讓T-FORCE M200的讀寫速度可做到驚人的2,000 MB/s,容量更是最高可選擇到8TB等級的超大儲存空間,本次小編收到的是其中的2TB版本,對於一般日常使用上已經相當足夠。 而從外表上就能看出T-FORCE M200有著與一般外接SSD截然不同的設計,充滿著濃厚的軍武風格,不僅上方配有戰術掛孔,還擁有TeamGroup獨家的石墨烯散熱技術,以金屬雙重結構來散熱,橫條設計更可強化整體結構並非單單只是好看而已,官方表示M200更通過了2公尺落摔測試,如此堅固的外殼,整體重量卻僅有輕盈83g,讓玩家輕鬆隨身攜帶。 事實上官方也給M200取名為狙擊者,看到這邊相信有不少軍武迷或是FPS玩家已經聯想到了這名字的由來或許是來自知名的狙擊步槍CheyTac M200,也就是俗稱的鷹眼M200,這樣一看整體機身的設計還真的有一點點彈匣的影子呢! 看到這邊玩家們是不是已經被T-FORCE M200帥氣實用的軍武風格造型給深深吸引了呢?可別忘記它還有強勁的內在,話不多說馬上好好來上機驗證吧! 先進到CrystalDiskInfo來看規格資訊,可以發現M200實際顯示名稱為T-FORCE TM8FPQ002T,介面為UASP(NVM Express)並符合NVM Express 1.3標準,支援S.M.A.R.T、TRIM、VolatileWriteCache等功能。 接著來到CrystalDiskMark,實測結果讀寫速度都有到1,900 MB/s之上,已經相當接近官方標示成績,即便到32GB大檔案模式也沒什麼掉速,維持穩定的極速表現,而開啟0Fill之後,在兩模式中的讀取速度更是突破2,000 MB/s大關,這速度已經有PCIe 3.0 SSD的水準。 實用至上是軍武設計的重點之一,而T-FORCE M200 Portable SSD也完全將這項特色完美呈現,堅固又兼具散熱的外殼,讓原本就不容易受外力影響而損壞的SSD能更加耐用。 內在效能也不用多說,2,000 MB/s極速效能已經是當今最速外接SSD之一,加上還可選擇到8TB版本,擁有如HDD般的大容量又比HDD快10倍以上的傳輸速度,對於有大檔案傳輸需求的玩家、創作者們來說,可大幅度的減少傳輸時間來提升效率;不管是本身就喜歡這類硬派軍武風格,還是注重實用、效能的玩家,T-FORCE M200無疑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廠商名稱:十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821-6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博帝VIPER VPR400 RGB 1TB實測開箱,PCIe Gen4 x4 M.2 NVMe酷炫電競燈效散熱裝甲固態硬碟!
「RGB燈效」自電競風潮崛起後幾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不管是周邊的鍵鼠、耳機、螢幕甚至鼠墊到主機上的機殼以及內部的主機板、顯示卡、水冷、風扇、電源供應器等零組件,基本上幾乎在所有PC設備上都能看到RGB燈效的身影,可見RGB燈效的設計依舊備受眾多玩家們喜愛。 而其中的SSD上頭雖然也有廠商推出具備RGB燈效的版本,但幾乎都還是在2.5吋SATA介面或是外接式裝置上居多,以目前已經蔚為主流的M.2版本來看則是相當稀少,這樣少一味的殘念也讓老牌儲存設備大廠「美商博帝(PATRIOT)」聽見了,新出爐的這款VIPER VPR400 PCIe Gen 4x4 RGB SSD,就是結合RGB燈效與PCIe 4.0高速傳輸等兩大特點,滿足玩家們的酷炫電競及高速讀寫需求,誰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試試VIPER VPR400 RGB SSD的魅力吧! 這款VPR400 RGB M.2 SSD事實上歸屬在VIPER GAMING系列中,而VIPER GAMING正是博帝旗下的電競品牌,在PC周邊、零組件上都有相當豐富的產品陣容,如先前站上開箱的就是其中一員,而系列中的Gen4 SSD版本除了本次入手的VPR400之外,也包括了VP4100、VP4300等,玩家可依需求來選擇適合的入手,只不過若是想要兼具RGB的bling bling酷炫燈效,那就非小編手上的這款VPR400莫屬囉! 在外盒設計上,VIPER VPR400採用黑底搭配粗曠的紅框組合風格,展現出濃厚的電競氣息,除了產品示意圖之外,也可看到斗大的VIPER字樣以及VPR400的特色之一「RGB」,外盒上也清楚標示著VPR400具備PCIe 4.0高速特性的4,600/4,400 MB/s讀寫成績,此外小編這次收到的為1TB版本,另外還有512GB版本可選擇。 馬上取出本體來看看,VPR400搭配著黑色鋁質散熱片,中央標示著VIPER GAMING Logo,兩側顯眼的V字刻紋凹槽不僅能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來提升散熱效能,也與「V」IPER GAMING相呼應,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在凹槽內上下兩側內藏有RGB導光條,可展現1,680萬色RGB燈效,這可是目前世界首創RGB GEN4 SSD。 這款VPR400實際尺寸長寬為8x2.5 cm,在高度上這組散熱片已經算是輕薄,全高僅僅只有0.7 cm,基本上可能比一些主機板隨附的散熱護甲還要小巧許多,而細看能發現這組散熱片緊貼合於SSD上半部,主要在於VPR400採用單面打印設計,不管是主控晶片還是記憶體顆粒都在正面位置,背面自然就無需散熱片來散熱,因此在安裝時若主機板有設計下層導熱墊也不必特別移除,可以僅拆除主機板隨附的散熱護甲就能直上。 VPR400這組鋁製散熱片僅僅是靠著導熱貼黏著SSD本體,沒有透過任何螺絲固定,因此在拆卸上相當簡單,即便是新手,不要大力出奇蹟,基本上都能輕鬆卸除散熱片。 接著來一窺內部用料,可以看到VPR400採用Innogrit的IG5220 Gen 4x4主控晶片,使用無DRAM快取架構設計並支援HMB功能,儲存顆粒部分採用單顆512GB設計,正面兩組共1TB容量,雖說沒有明確標示型號,但實際上內部就是Micron(美光)的B47R 176層3D TLC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可大幅降低讀寫延遲來提高效能。 另外VPR400還支援Thermal Throttling散熱變頻技術,透過內建的溫控感知器以及韌體,能自動調整SSD運作效能來控制溫度來避免溫度過高,不過有了這組散熱裝甲,相信是不用擔心過熱問題。 外表巡完一輪後,馬上來上機見證VPR400耀眼的姿態吧!玩家們可直接於官網下載官方RGB同步應用程式VIPER RGB 3.0來設定RGB呈現方式,不管是燈效、顏色、亮度以及速度都能自訂義調整,其中燈效的部分就有豐富的8種模式可挑選。 另外除了官方程式之外,VPR400還支援多家板廠的燈效軟體(現有的四大板廠RGB燈效軟體通通有支援),以本次小編所使用的測試平台為MSI主機板為例,就能直接透過MSI Center內的MSI Mystic Light Sync來調整VPR400的燈效,不僅擁有更多的燈光效果,也能與其他RGB裝置同步燈效,不僅設定方便,更能讓整體燈效更加一致性。 VPR400有著炫麗的外表與RGB燈效,也別忘了它可是一條PCIe 4.0 SSD呢,究竟實際效能如何,不免俗的要來測試一番囉!測試平台的部分小編使用最新的Intel Z690主機板,並將VPR400安裝於第一條M.2槽,詳細規格也列於下方給各位參考: 主機板:MSI MAG Z690 TORPEDO DDR5 處理器:Intel Core i5-12600K 記憶體:T-FORCE DELTA RGB DDR5-6400 32GB(16GBx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 Founders Edition SSD:VIPER VPR400 PCIe Gen 4x4 RGB SSD 1TB(測試碟)、PNY XLR8 CS3140 M.2 NVMe Gen4 SSD(系統碟) 電源供應器:T.T 12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先進到CrystalDiskInfo來看看內部規格,型號標明為VIPER VPR400 1024GB,容量為1TB,傳輸模式也確定有達PCIe 4.0 x4且符合NVM Express 1.4標準,並支援了S.M.A.R.T.、TRIM、VolatileWriteCache等功能。 實際經過CrystalDiskMark的驗證後,結果讓小編有些驚豔,不知是不是官方標示比較保守,小編手上這組VPR400跑出了高達5,000/4,600 MB/s以上的讀寫表現,效能不僅沒受RGB燈效影響,還高出官方標示的4,600/4,400 MB/s不少,若使用0Fill模式可以看到寫入表現可以再稍微提高一些來到4,700 MB/s門檻前。 此外小編也用64 GB大檔案模式實測一輪,結果顯示整體速度並沒有掉太多,依舊能維持4,900/4,500 MB/s以上的優秀表現,還是比官方標示速度要來的高,看來是官方有提供最新版Firmware優化的結果。 TxBENCH的成績也相當不錯,可以看到VPR400在讀取測得將近4,800 MB/s,寫入也有突破4,600 MB/s的表現,同樣都比官方標示成績高出將近200 MB/s之多,Fill 0x00模式更是讓寫入一舉快突破4,900 MB/s門檻,而切到32GB大容量檔案,不管是預設隨機亂數還是Fill 0x00模式都能維持4,800/4,500 MB/s以上表現,依舊高於官方標示成績。 至於在ATTO Disk Benchmark的測試中,可以發現寫入的部分從64KB項目開始就相當穩定,最高測得4.37 GB/s,相當接近官方數據,讀取的部分則是在256 KB項目開始就穩定於4.67~4.69 GB/s上下,即便切到32GB大檔案模式也能維持同樣的穩定度,不掉速的特色也佐證了這款版本的效能的確頗佳。 最後就來透過3DMark Storage Benchmark以及PCMark 10 Full System Drive Benchmark來簡單測試VPR400在遊戲以及一般應用上的效能表現,其結果顯示VPR400分別獲得了2,884/2,706分,這分數以NVMe SSD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不管是要打Game、搬移檔案都是綽綽有餘了。 本次入手的這款VIPER VPR400 RGB SSD不僅自帶了散熱裝甲,還具備了目前PCIe 4.0 SSD當中少數的RGB燈效,讓SSD在展現耀眼的光芒時又能兼具散熱效能,而不管是官方提供的VIPER RGB 3.0同步軟體還是各大板廠的燈效軟體都提供了豐富的功能讓玩家自定義燈效,在效能部分實際在平台上測試結果也顯示,VPR400的讀寫速度不僅沒有受RGB燈效的影響,甚至還比官方標示值高出不少,表現相當出色,可以說是目前最亮眼的RGB SSD了,最後,可別忘記這款版本可是有提供超長五年保固的喔。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PNY XLR8 CS3140 2TB M.2 NVMe Gen4 SSD實測開箱 feat. XLR8 PS5專屬散熱片,7,000MB/s存取戰鬥力,PC/PS5雙機兼容固態硬碟!
隨著PCIe 4.0時代的到來,讓PCIe通道傳輸頻寬獲得倍增的提升,其中最有感的莫過於NVMe SSD,從過去PCIe 3.0頂多3,000 MB/s上下的讀取速率,到PCIe 4.0的5,000甚至突破7,000 MB/s的超高速讀寫效能,這已經是SATA SSD 10倍以上之快,讓玩家在遊戲讀取、影音創作、搬運大檔案時都能大幅縮短時間並提升效率。 而目前不僅PC是雙陣營(AMD/Intel),就連新世代家用遊戲主機Xbox Series S/X、PlayStation 5也都為了更流暢的操作體驗以及實現近乎0過場的遊戲體驗而採用了PCIe 4.0,甚至PS5也於今年正式開放擴充用的M.2插槽,讓玩家可選擇市面上的PCIe 4.0 M.2 NVMe SSD來擴充容量,而小編本次入手的就是由知名品牌PNY所推出的XLR8 CS3140 M.2 2280 NVMe Gen4x4 SSD。 PNY這一家SSD業者,以高品質,及貼近消費者需求聞名! 這次介紹的CS3140系列,最厲害的就是效能!現在,PNY殺很大,2TB版本殺破台幣5,000元,現在只要4,499元!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XLR8 CS3140為目前PNY最高階的旗艦SSD,擁有令人驚豔的超狂7,500 MB/s讀取效能,可以說是目前消費級SSD市場中數一數二的速度,幾乎是在挑戰吃滿整個PCIe 4.0頻寬,在容量上的選擇也相當多元,提供有1TB、2TB以及4TB容量等,而其中的2TB及4TB容量擁有最快的6,850 MB/s寫入表現,1TB則稍微降低一些來到5,650 MB/s、依舊是相當亮眼的速度,各容量的讀寫效能也都符合PS5 M.2槽的支援規範。 除了擁有驚人的讀寫效能外,耐用度的高低也是玩家們的考量之一,XLR8 CS3140擁有200萬小時的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以及長達5年保固,讓玩家安心長久享受最速傳輸效能。 來看看內部用料一窺最速效能的秘密,首先可以發現小編手上這支PNY XLR8 CS3140 2TB版本採用的是雙面顆粒設計,正面控制器搭載PHISON(群聯)的「PS5018-E18」,採12nm台積電製程,是現在最快速的PCIe Gen4 SSD控制晶片之一,而在正反兩面各搭載了一顆SK Hynix H5AN8G6NCJ DDR4快取記憶體,讓玩家在大檔案傳輸時也能確保最速效能,不易遇到降速窘境。 儲存顆粒採用單顆256GB的設計,正反兩面8顆總共2TB容量,型號標示著IA7BG94AYA,實際上就是Micron(美光)最新的B47R 176層3D TLC NAND快閃記憶體,大幅改善了讀取/寫入延遲來提高效能,一整身的旗艦高規用料,就是進入7,000MB/s俱樂部並成為最速SSD之一的關鍵。 PNY XLR8 CS3140的極速效能,不僅令人驚豔,在容量與速度上更是符合了PS5 M.2槽的規範,不過相信各位都知道,由於PS5 M.2槽設計屬於較封閉式的緣故,原廠相當建議擴充的SSD要搭配散熱器,而XLR8 CS3140雖有搭載散熱器的版本,不過為了極致散熱效能,其高度已經遠超PS5 M.2槽規範。 那這樣除了自己額外購買他牌散熱器來安裝以外就無解了嗎?其實不然,貼心的PNY聽到了PS5玩家們的需求,推出了PS5專用的PNY XLR8 PS5 SSD散熱片,來讓各位PS5玩家們的SSD都能確保散熱效能。 這款XLR8 PS5 SSD散熱片完全就是為了PS5而生,為何會這樣說呢?其實看到它的外表就有一股似曾相似的味道,沒錯,與一般普通的NVMe SSD散熱器需另外安裝的方式不同,XLR8 PS5 SSD散熱片基本上就是利用取代PS5 M.2槽外蓋的方式,直接來替SSD散熱,無需再額外安裝散熱器在SSD上,只要蓋上XLR8 PS5 SSD散熱片即可,換句話說,只要效能以及容量符合規範的PCIe 4.0 SSD,都可以透過XLR8 PS5 SSD散熱片在PS5上獲得最佳的散熱效能,不過說真的,都要入手這等級的PCIe 4.0 SSD了,當然就是直上最速的XLR8 CS3140啊!(笑) 看完產品一輪後,當然就是要來上機測試一番啦!由於可以支援PC與PS5雙機構相容,這裡小編也分成2種模式來實測一下。 那就先直接來到PS5上實測吧!整體安裝方式相當簡單,SSD就與在PC上安裝無異,而散熱片的設計也與原本的外蓋一模一樣,直接當作外蓋裝上鎖好即可,安裝完成後散熱片會稍微凸出是正常現象,如此一來一旁的散熱大風扇在進氣時能剛好將氣流導至鰭片上可大幅增加散熱效能,實際測試即便將外殼裝上也完全不會卡到。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MzFiRtTso ▲小編在此附上官方介紹、安裝影片,讓玩家更輕鬆安裝SSD與專屬散熱片 實際透過測溫儀來實測散熱片效能,可以發現在轉移大檔案資料過程中,若SSD未裝上任何散熱器,最高溫度可達到72.4°C,雖說還不至於造成SSD損壞,但已經算是相當高溫,而實際裝上散熱片後,同樣的操作環境下,實測散熱片最高溫約達40.4°C,代表熱源有很好的傳導至散熱片上,有效降低SSD溫度。 接著小編挑了《ASTRO's PLAYROOM》、《Marvel's Avengers》、《Spider-Man: Miles Morales》等幾款知名作品來驗證傳輸效能,首先在遊戲轉移的部分,可以看到即便是破百GB容量的《Marvel's Avengers》僅79秒即可轉移完成,39GB的《Spider-Man: Miles Morales》也只要32秒,容量最小的《ASTRO's PLAYROOM》更是10秒即可,在PS5內鍵SSD+XLR8 CS3140的組合下,轉移遊戲檔案不必再像早期PS4的HDD一樣要等上好幾十分鐘,眨個眼一瞬間就轉移完成了! 遊戲開啟時間測試是從PS5主畫面進到遊戲介面並顯示出「按下任意鍵」之間的時間,不難發現XLR8 CS3140整體開啟都比主機內部SSD還短,其中以《Marvel's Avengers》最有感,差距達整整3秒以上。 遊戲載入時間則是從遊戲介面進到實際可操作角色畫面所需時間,實際上也都是XLR8 CS3140稍快一些,不過說真的都只是0.1、0.2秒左右的差距,體感上幾乎是感覺不出來,不管是主機內部SSD還是XLR8 CS3140在載入遊戲上都已經相當快速。 接著來到各位熟悉的PC上來驗證,小編本次採用了AMD平台,用上最新的X570S主機板並且將SSD安裝於透過CPU控制的第一條M.2槽來測試,詳細規格也列於下方給各位參考: 主機板:MSI MPG X570S CARBON MAX WIFI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記憶體:PNY XLR8 DDR4 3200MHz Low Profile 16GBx2(共32GB)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電源:T.T 1275W 實際到CrystalDiskInfo驗證規格,型號明確標示為PNY CS3140 2TB SSD,為PCIe 4.0x4規格,符合NVM Express 1.4標準並支援S.M.A.R.T.、TRIM、VolatileWriteCache功能。 接著在CrystalDiskMark實測,寫入速度也一舉來到6,878MB/s,循序讀取也輕輕鬆鬆突破7,000MB/s大關,而在開啟了0Fill之後,整體循序讀取速度無疑又再稍稍提升,相當接近官方標示效能。 在TxBENCH上,倒是換成寫入突破7,000MB/s大關,讀取效能稍微低了一些但也幾乎是在7,000MB/s門檻前,至於ATTO Disk Benchmark實測中,透過圖表可以明瞭XLR8 CS3140整體讀寫速度相當穩定,最高寫入測得6.42GB/s,最高讀取則是測得6.97GB/s,而不管是哪個軟體,其測試結果都已經將近是SATA SSD 14倍左右的成績,即便是對比PCIe 3.0 SSD也有2倍之快,HDD的話相信應該是不用小編再多說了(笑)。 PNY這組XLR8 CS3140,無疑是當今最強大的M.2 SSD之一,幾乎快吃滿PCIe 4.0頻寬的讀寫效能,不僅僅只是加入7,000MB/s俱樂部的新成員,更可說是直接坐上最速王者寶座,讓玩家在遊戲、創作、辦公等等需要搬運大檔案作業時,都能大幅縮短花費時間,提升整體效率。 而專為PS5玩家設計的XLR8 PS5 SSD散熱片更是讓小編相當印象深刻的產品,相較於一般的SSD散熱器要考慮尺寸限制,XLR8 PS5 SSD散熱片直接代替外蓋的方式讓玩家不必再苦惱如何選擇,只要速度、容量合格,擴充PS5容量就是這麼簡單,近期在為自己手上的PS5尋找合適的M.2 SSD嗎?不如就直接來一套PNY組合吧!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NVMe Gen4x4高效能固態硬碟,相當適合追求極致效能的玩家來參考! 廠商名稱:PNY 必恩威亞太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3-560-1111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 1TB實測開箱,PCIe 4.0x4 NVMe神鷹極速固態硬碟!
NVMe M.2 SSD可以說是目前消費級市場的主流選擇,在速度上完全不是傳統HDD甚至SATA SSD可以比擬,隨著技術的進步,容量也由早先的128、256GB邁入到普遍以500GB起跳,甚至1TB、2TB以及4TB的版本也紛紛躍入主流容量,還不過癮的還有8TB超大容量可選擇。 不過就如同許多晶片一樣,速度、效能提升的同時,所產生的工作溫度也逐漸提高,尤其是目前7,000 MB/s俱樂部的PCIe 4.0 SSD們在全速傳輸時,產生的溫度就相當可觀,因此散熱效能對SSD來說也是越來越重要,不然因為過熱而降速,豈不就浪費了花錢購買高速SSD的意義! 為了解決溫度問題,現今眾多廠商在主機板上的M.2槽幾乎都有散熱護甲的設計,或是SSD本身就自帶了散熱鰭片,而知名御三家電競大廠- AORUS更是針對有極致散熱需求的使用者,推出了這款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來讓玩家選用。 AORUS在SSD領域上推出了多款產品讓玩家選擇,其中7,000 MB/s俱樂部的AORUS Gen4 7000s SSD這款不僅具備極速的讀寫效能,更自帶散熱護甲,讓SSD穩定發揮速度,適合PC以及PS5平台使用。 而雖說AORUS Gen4 7000s SSD本身有自帶散熱護甲,但或許對於有極致散熱需求的用戶們還不夠滿足,為了追求更極致的散熱效能、更極致的低溫,因此推出了這次要開箱的這款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 究竟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與AORUS Gen4 7000s SSD有什麼不一樣呢?相信看到實體那浮誇的散熱鰭片造型以及外露的熱導管之後馬上便能明瞭,這組官方稱為M.2 Thermal Guard XTREME的散熱片,由兩組熱導管以及堆疊式鰭片所組成,更搭配了奈米碳塗層散熱技術,提升整體散熱效率,即便整體採用低調的黑色塗裝,依舊檔不住它的霸氣。 另外,型號上多了「Prem.」應該也是「Premium」的縮寫,代表這款採用熱導管設計的版本是最頂級的版本,方便玩家直接與原先的7000s SSD版本做辨識。 別忘了,之所以需要如此強大的散熱效能,就是要好好壓制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強勁性能所帶來的溫度拉升,據官方標示,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連續讀取速度皆可達7,000 MB/s,而連續寫入速度依照容量版本不同,1TB可達5,500 MB/s、2TB則能來到6,850 MB/s。 小編也實際拆開散熱護甲來一窺強大性能的秘密,可以發現Prem.版本用上知名的PHISON(群聯)「PS5018-E18」控制器,並搭載SK Hynix H5AN8G6NCJ DDR4快取記憶體,確保大檔案傳輸時也能維持最大效能,儲存顆粒則是Micron(美光)生產的IA7BG64AIA 3D TLC顆粒,單顆256GB、96層3D TLC架構,因此1TB版本採用單面設計。 據官方表示1TB總寫入量可達700TBW,而2TB版本當然就能到1400TBW,而不管哪個版本原廠也都提供5年保固,讓玩家安心使用。 來到上機測試環節,這次小編選擇最新的Intel平台,並把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安裝於第一條M.2插槽來測試,詳細規格小編列於下方給各位參考。 主機板:Z690 AORUS MASTER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F 記憶體:T-FORCE DELTA RGB DDR5-6400 32GB(16GBx2) 顯示卡:GIGABYTE GeForce RTX 3090 Ti GAMING OC 24G SSD:PNY XLR8 CS3140 M.2 NVMe Gen4 SSD(系統碟)、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測試碟) 電源供應器:GIGABYTE UD1000GM PG5 作業系統:Windows 10 而要稍微注意的是,由於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的散熱鰭片本身就有相當的厚度,在安裝上機前,主機板上原本的散熱護甲勢必得卸除相信不必小編多說,而若是玩家用上如這次搭配的Z690 AORUS MASTER等這類高階主機板,通常在M.2槽還會設計下層導熱墊,也務必要移除才能順利安裝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 開機後先進到CrystalDiskInfo來驗證規格,可以看到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實際型號顯示為GIGABYTE GP-AG70S1TB-P,容量為1TB,符合NVM Express 1.4標準,傳輸模式為PCIe 4.0 x4並且支援S.M.A.R.T.、TRIM、VolatileWriteCache等功能。 驗證完後當然就是到CrystalDiskMark來實測速度啦!可以看到在使用預設內的NVMe SSD模式下,讀取速度就直接衝破7,000 MB/s達到7,018.18 MB/s,寫入表現有5,412.75 MB/s也相當接近官方標示的5,500 MB/s數據,再來開啟0Fill模式後,讀取速度有再向上稍微提升一些,基本上是站穩7,000 MB/s大關無誤,另外也額外測試在64GB大檔案傳輸下的效能表現,基本上也是幾乎沒有什麼衰退,仍舊是穩穩地提供玩家讀寫速度落在7,000/5,400 MB/s以上的水準,對於日常遊戲、影音等等大檔案傳輸時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傳輸、載入時間。 另外小編也簡單驗證SSD散熱效果,可以發現,在大約26~27度的辦公室環境中,SSD全速負載時從外部散熱鰭片上測得最高溫來到41度,而透過CrystalDiskInfo內偵測的溫度則是在44度左右,以7,000 MB/s俱樂部的PCIe 4.0 SSD來說已經是相當涼快,且不要忘記這是在裸露的測試平台上測試,一般在機殼內有風扇的情況下,產生的對流能更快帶走廢熱,溫度勢必能再往下壓制。 實測一輪後,這組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在這組略顯浮誇的M.2 Thermal Guard XTREME散熱片加持下,確實不減原本的極速效能,又能維持漂亮的工作溫度,基本上完全不用怕過熱降速的問題,純以外觀來看,相當的有Power感,以效能面來看,也是無庸置疑的提供了玩家極為高效的性能表現。當然,對於PS5玩家來說,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這誇張的高度就不適合拿來給PS5擴充,除非打算連外殼護蓋都不裝,不然換成AORUS Gen4 7000s也是不錯的選擇。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PCIe 4.0x4 NVMe神鷹極速固態硬碟! 廠商名稱:技嘉科技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800-079-800 或 (02)8913-1377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6200MT/s實力!KLEVV DDR5-4800 32GB套裝實測開箱,SK hynix原廠顆粒優質記憶體模組!
韓國記憶體品牌科賦(KLEVV)在記憶體領域靠著一貫的平實價格與不錯的超頻體質,在玩家之間累積了不少的好口碑,而隨著DDR5時代到來,科賦當然也沒有缺席,推出了新版的DDR5 U-DIMM記憶體來應戰,小編也入手了當中的16GBx2雙入組版本來進行開箱實測,順便再次驗證一下科賦新世代記憶體的優良血統傳承! 直接看外觀的包裝不難發現是採用常見的吊牌式透明設計,可以方便玩家清楚的看到內容物的樣貌,小編手上的是採16GBx2的雙入組版本,也有單條16GB容量版本可供想入手單條U-DIMM的朋友選擇,DDR5的記憶體規格特色能直接從外包裝上看到,除了有標示預設頻率為DDR5-4800之外,容量、保固等,都清楚的顯示在上頭。 另外,由於包裝本身是使用透明的塑膠外殼,因此直接就能看見記憶體本身採無散熱鎧甲覆蓋的裸條型式,再者,產品是在韓國原裝進口的,這可是Made In Korea喔。 也因為是「赤裸」的包裝設計,我們可以直接見到這款DDR5 U-DIMM採用了世界記憶體晶片大廠SK海力士生產的顆粒,這樣的組合來自於科賦與SK海力士兩者的戰略合作。 而SK海力士的顆粒之所以能夠成為賣點,自然是看中它的超頻潛能囉!這款DDR5記憶體模組所使用的顆粒型號為H5CG48MEBDX014,依照記憶體顆粒的命名,是屬於SK海力士的DDR5顆粒產線上的M-Die,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體質強健、容易超頻。 根據小編過去的經驗,採用SK海力士顆粒,想要把DDR5-4800提升到DDR5-6000可以說是輕輕鬆鬆,國外甚至有團隊使用本次開箱的DDR5 U-DIMM成功衝上DDR5-7000!由此就能知道SK海力士顆粒的超頻潛力是多麼驚人。(不過小編還是提醒,一般玩家超頻還是見好就收,超過頭造成記憶體損毀的話將會失去產品的終身有限保固服務) 與此同時,DDR5 U-DIMM也具備On-Die ECC校正技術,能夠減少資料在高速傳輸時發生錯誤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系統穩定性。需要注意的是,On-Die ECC本身是將除錯功能內建在顆粒之中,所以記憶體本身還是維持著8顆粒排列! 此外,因為DDR5在設計規範上將電源管理的功能從主機板轉移到記憶體本身,因此在這款DDR5記憶體的正中央處也可以看到有加入了PMIC電源管理晶片,不僅讓記憶體效能提升、功耗反而還往下降,並且晶片也能更好控制電流與電壓,實現更高的超頻效能。 在支援性方面,記憶體通過了華碩、技嘉、微星、華擎四大主機板的相容性測試,能夠支援主機板廠的專屬超頻功能,例如華碩主機板的「ASUS Enhanced Memory Profile」,這項功能是華碩的主機板團隊分析不同記憶體顆粒後提供多種一鍵超頻參數,讓玩家免去需要反覆參數調整的麻煩,像是DDR5 U-DIMM就提供了DDR5-4800和DDR5-6000的兩種數值可供選用,對比傳統XMP只能開啟記憶體出廠時額定數值,玩家在使用上會有著更高的彈性。 本次效能實測會分為兩個部分,首先小編會使用TUF Gaming Z690-PLUS WIFI主機板搭配Core i9-12900K處理器,測試DDR5 U-DIMM在官方預設參數的超頻能力;第二部分則是開啟主機板的ASUS Enhanced Memory Profile功能,看看主機板所定義出的數值組合能否讓記憶體保持穩定運作。 從CPU-Z檢視的資訊來看,DDR5 U-DIMM的預設數值是完全遵照JEDEC所制定的標準規格,CL值為40-40-40-77,電壓定在1.1V。此時透過AIDA64 EXTREME所測出的讀取、寫入、拷貝的速度約為76,000 /69,000 /70,000 MB/s,延遲在84ns上下。 接著來看看記憶體的「原生」超頻的體質表現,就整體的過程來說,小編只需要將電壓提升到1.25V,就能相當輕鬆來到DDR5-6000的速度,而再往上加壓到1.35V的時候還可以再向上到DDR5-6200,此時記憶體的讀取速度已經高達98,000 MB/s,更重要的是延遲大幅度下降到70ns左右,整體的效能獲得大幅度的強化,也驗證了SK海力士的M-Die確實有著相當優良超頻體質。 對比原廠的參數,主機板的ASUS Enhanced Memory Profile功能在數值的設定上更為嚴格,可以發現這款DDR5 U-DIMM顯示出2種速度設定,在DDR5-4800時,記憶體的CL值從40-40-40變為了32-32-32,就連DDR5-6000的CL值也僅有38-38-38,這也就讓人好奇主機板廠所定義的數值在效能和穩定性上是否能夠滿足玩家的使用需求。 不過沒關係,下面實際驗證就知道KLEVV推出的DDR5 U-DIMM會有怎樣的優異表現了。 根據AIDA64 EXTREME的實測結果,DDR5-4800的時候得利於CL值大幅從40下降32,DDR5 U-DIMM的傳輸延遲有著極為顯著的改善,從原本85ns降到72ns左右,不過整體的資料傳輸量沒有太大影響。而DDR5-6000除了延遲成功降低到70ns以下,來到68ns之外,傳輸效能也有微幅的成長,從約93,800 MB/s提升到95,300 MB/s。 不過AIDA64 EXTREME的跑分只能算是測量記憶體的效能,為了確認穩定度,小編使用對記憶體依賴度極高的影片剪輯軟體Premiere Pro 2022進行跑分實測,看看產品在透過ASUS Enhanced Memory Profile設定後能否真的用於日常實際應用上。 最終,不論是DDR4-4800還是DDR5-6000的設定,DDR5 U-DIMM都成功通過了Premiere Pro跑分測試,代表產品確實能承受高強度的讀寫應用。成績方面,DDR5-4800的得分為984分、DDR5-6000為991分,可知更高速度的記憶體確實是會帶來使用上的效能幫助。這對於如果手上具備了更優質的主機板玩家而言,可以更大的發揮出記憶體潛在效能,當然,主要也是得看採用的DDR5記憶體能不能穩定運作囉! 最後在這邊來個同場加映,除了裸片版DDR5 U-DIMM之外,小編也搶先取得搭配了散熱片與燈效元素的「CRAS XR RGB DDR5記憶體」(特別說明:此為媒體樣品、非正式出貨版),外型上與科賦自家現有的CRAS XR RGB DDR4基本上類似,但DDR5版本則是將鋁製散熱片從原本的金棕色換成了雪白色,進而凸顯出了上方的黑色鏡面裝飾,至於RGB的話、電競系列當然是一定要有的啊。 在內部用料上,CRAS XR RGB DDR5記憶體與DDR5 U-DIMM一樣是採用SK海力士的優質顆粒,差別在於CRAS XR RGB DDR5記憶體本身的定位屬於電競超頻記憶體,因此原廠已經為玩家們事先設置好超頻參數,只需在首次開機時進入BIOS設定開啟XMP功能即可,適合喜歡外觀、效能兼具,或是不想耗費大量時間調適記憶體參數的玩家採用。 同樣的,我們也來簡單看一下CRAS XR RGB DDR5在效能上的表現吧!根據CPU-Z檢視的資訊,記憶體的預設頻率為DDR5-4800,CL為40-40-40,而在開啟XMP模式後,原廠的超頻數值來到DDR5-5600,此時的CL值為38-38-38。 最後試著開啟XMP之後,以不調整其他參數的前提下,成功讓記憶體進一步向上來到DDR5-6000,證明了CRAS XR RGB DDR5與DDR5 U-DIMM有著同級的用料,並沒有因為蓋上了散熱片而偷偷動手腳。(笑 維持一貫的札實用料與始終如一的品質堅持,配上嚴選過的SK海力士顆粒,真實用料看的到,透過實際測試驗證了M-Die優秀的體質,配合主機板提供的預設超頻選項,就能以輕鬆簡單的方式達到更好的效能,但這還不是它的超頻極限,待玩家進一步來探索更高的速度表現囉。 光從上述測試結果可知DDR5-4800便能直上6200MT/s,效能輕鬆提升29%、近1/3的大幅度成長,簡直就是專為DDR5平台打造的絕佳記憶體,同時並具備相當的穩定性,在面對高依賴記憶體的創作程式中也能穩定運作無誤,再次展現出科賦對記憶體的品質和堅持,這樣的DDR5怎麼可以不入手來玩玩呢?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ROG FLOW X16實測開箱,史上最強輕薄可翻轉電競筆電強勢登場!
現在要買筆記型電腦的話,若要選擇效能要強悍,重量不要太重,還要台灣品牌,Design In Taiwan,要能玩遊戲。無疑的,ROG電競筆電,是不錯的選擇。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是由ROG所最新推出,16吋機種,以AMD Ryzen 9系列6900HS八核心處理器為運算核心,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60獨立顯卡,採用DDR5-4800 16GB記憶體,PCIe 4.0 x4 1TB固態硬碟與WI-Fi 6E規格802.11AX無線網路,及多種電競專屬軟硬體設計,包括Mini LED背光QHD解析度100%DCI-P3色域覆蓋165Hz/3ms電競螢幕,可以360度翻轉螢幕切換至平板模式,還有3D麥克風陣列與4個揚聲器,聲音輸出還通過Dolby Atmos認證,戰鬥力與電競風格十足的ROG FLOW X16系列,GV601R系列的16吋超輕薄電競筆電。 隨著電競風潮的興起,原本只有鎖定零組件、桌機的ROG品牌,也進入了電競筆電市場。在這幾年深度經營,不斷創新之下,ROG電競筆電獲得玩家不錯好評。原本最初只有Intel系列處理器電競筆電,在玩家殷切期待之下,ROG也開闢了AMD系列處理器電競筆電,整體電競筆電戰線更趨於完整。 若要做挑選的話,ROG電競筆電區分成ROG FLOW、ROG ZEPHYRUS與ROG STRIX三大類別,玩家可以依照不同的需求來做選購。 現役機種的話,ROG FLOW類別,有分成Z13(2022)、X13(2022)與X16(2022)三種系列,為13、16吋兩種顯示器尺寸版本。ROG ZEPHYRUS類別,有分成G14、、G15、Duo 15、M16(2022)、G14(2022)、G15(2022)、Duo 16(2022)八種系列,為14、15、16吋三種顯示器尺寸版本。ROG STRIX類別,有分成Scar 15、Scar 15(2022)、Scar 17(2022)、G15(2022)、G17(2022)、Scar 17 SE(2022)六種系列,為15.6、17.3吋兩種顯示器尺寸版本。 最近,ROG電競筆電,推出了ROG FLOW X16系列,這是一款特殊的採用觸控螢幕,且螢幕可以翻轉360度設計,除了可以用來當做一般的電競筆電之外,還可以翻轉成為平板,透過觸控來使用,轉變成為平板模式的電競筆電。 我們這次拿到的ROG FLOW X16,是GV601R型號,完整的型號版本為GV601RM-0042E6900HS。共支援四個模式,第一個模式為一般筆電模式,使用內顯驅動,第二個模式為遊戲模式,玩遊戲時就跳到遊戲模式,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3060獨立顯卡驅動,第三個模式為平板模式,當翻轉螢幕之後,就可以轉為觸控操作的平板模式,第四個模式為多工模式,可以安裝外接顯示卡,將螢幕輸出大螢幕上面,享受多工操作的快感。 在一般的筆電模式,使用輕負載的軟體,像是Office的Word、Excel、PowerPoint,沒有用到大量的圖形運算,就能把CPU切換到省電模式,並把GPU切換到使用處理器的內顯來提昇續航力。當然,筆電模式,也可以透過Armoury Crate來做效能模式的切換,可以享受到更順暢的操作快感。 當偵測到運行遊戲、跑測試軟體的話,則會切換到獨立顯卡來跑遊戲,進入遊戲模式。這時候遊戲的順暢度會明顯快很多,各方面都會比內顯還要更順暢,不過,相當對的也比較耗電,電池的續航力會下降。 只要把螢幕翻轉過來,就會進入平板模式。平板模式的話,則可以透過觸控方式來操作,並內建中文輸入法,不會有無法操作的問題,使用上相當方便。 添購ROG XG Mobile外接顯示卡!目前華碩可以提供的外接顯示卡有很多選擇,以ROG XG Mobile GC31S-041外接顯示卡的話,就能直接使用最強的RTX 3080 16GB顯示卡來擴充電競筆電的顯示能力!就能使用多工模式,得到更好的遊戲性能! X16為本身是16吋螢幕,解析度為2K,解析度為2560x1600,使用的處理器為現在最強的AMD Ryzen 9 6900HS八核心處理器,擁有AMD Radeon RX 6850M內顯,具備12核心GPU,內顯頻率為2400MHz,記憶體為DDR5規格,提供PCIe 4.0匯流排,支援外接顯示卡與固態硬碟,標準配備的記憶體為2條DDR5-4800 8GB共16GB容量,並配備PCIe 4.0 x4 1TB固態硬碟。記憶體與硬碟,則可以透過拆卸主機背板來做更換,但並不建議自行更換,若要升級或換裝的話,建議到華碩皇家俱樂部尋求支援。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3060獨立顯卡,內建6GB顯示記憶體。網路卡則是內建WI-Fi 6E規格802.11AX無線網路,外接擴充介面的話,則有2組USB 3.2 Gen 1 Type-A連接埠,還有1組USB 3.2 Gen 2 Type-C連接埠,以及1組SDXC記憶卡擴充槽。 作業系統搭載的是Windows 11 Home,預設版本為21H2,版本為22000.918。系統內建Armoury Crate軟體,是一款可以完全掌握這台筆電硬體、軟體與最佳化的軟體,除了支援Windows內建、靜音、效能、極速、手動的效能調整之外,還可以設定使用內顯、獨立顯卡,控制筆電的RGB燈光顯示,顯示卡的節能強效控制,包括遊戲的最佳化與情境設定功能。 這台筆電的尺寸為35.5 x 24.3 x 1.94 cm (13.98" x 9.57" x 0.76"),厚度為1.94CM,重量為2.1KG。以16吋螢幕,內建獨立顯示卡機種來說,這樣的重量算輕的,厚度也算是非常輕薄。配件的話,除了附贈ROG後背包,還有贈送一隻ROG Impact電競滑鼠。 現在要購買ROG FLOW X16輕薄可翻轉電競筆電的話,台灣販售主推的有兩種種款式,分別是搭載AMD Ryzen 7 6800HS處理器的GV601RM-0032E6800HS,PChome 24h報價57,900元,與搭載AMD Ryzen 9 6900HS處理器的GV601RM-0042E6900HS,PChome 24h報價62,900元,差異在於處理器的不同(調查日期:2022年10月01日)。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華碩推出的ROG FLOW X16系列,GV601R系列的16吋可翻轉電競筆電,看到了ROG電競筆電的無懼用心,不僅是用上的高階的硬體配備,用料也相當高檔,連筆電的表面質感都相當好,包裝與整備都相當細心,就連筆電內的軟體,都設計得相當完美,打造出了相當棒的電競筆電。像是一般大家比較常使用的筆電模式之下,操作Word、Excel、Power Point,就能得到省電達到更長的電池續航力,到了遊戲模式,就能直接切換到獨立顯示卡,讓遊戲運行的更加順暢。若覺得還不夠力的話,還可以額外添購ROG XG MOBILE顯示卡進入多工模式,以目前來說,可以立即提昇擁有超強的NVIDIA GeForce RTX 3080的戰鬥力,還可翻轉螢幕進入平板模式,透過直接把螢幕翻轉,以觸控方式來操控電競筆電,用來看Youtube影片就相當方便。實測效能,也非常強悍,整體表現,令人相當滿意。 可以說,這是一款兼具輕薄強效的電競筆電,適合家用也能作為工作使用,各種使用需求都能滿足, 。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
MSI SPATIUM M480 PCIe 4.0 NVMe M.2 PLAY 2TB SSD實測開箱,極速存儲固態硬碟機中的優質選擇!
微星(MSI)在SSD產品線方面先前就已經推出了SPATIUM和CLASSIC這兩大系列家族,其中SPATIUM家族的M480系列則是自家目前最高階產品,不僅擁有可達7,000MB/s的高速讀取性能,並提供標準裸片包裝與配有巨型厚實散熱鰭片的款式供玩家選用。 然而即便兩種款式能夠吸引不同需求的PC玩家,但若想用來擴充PS5遊戲機的話,裸片版似乎缺乏足夠的散熱性能,而厚達20.4mm的HS散熱鰭片版本則因尺寸問題無法與PS5相容,因此為了應對日益增多的PS5玩家需要,官方在近期也加碼推出了專為PS5主機設計的SPATIUM M480 PLAY M.2 SSD,一口氣實現玩家對容量擴充、信仰與效能的願望。 具備與PS5適配的特色,這款SPATIUM M480 PLAY在散熱鰭片外觀的設計上做出了相當大幅度的改動,原本帶著古典氣息的暗金色配色換成了"灰色+黑色"的雙飾面,表面的加工處理相當細膩,手感摸起來相當滑順,再加上象徵微星電競的龍魂盾牌飾板,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SPATIUM M480 PLAY即便換了造型,也依然能夠受到猶如藝術品般的精緻出色。 此外,為了符合PS5擴充槽11.25mm的SSD高度限制,SPATIUM M480 PLAY將散熱片從原本的20.4mm「打薄」到10.7mm,並在出廠時就已經預先替玩家將完成了散熱片和SSD的組裝,需要注意由於產品有使用大量散熱膠墊來使SSD能夠更緊密貼合散熱鰭片以幫助提升熱量傳導效率,因此包裝中有特別提醒一般玩家不能隨意對其進行拆解,以防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失效或造成硬體上的損壞。 為了讓大家清楚的看到底下的用料與SSD的真面目,所以小編這裡也拆解開來讓大家一看究竟,玩家們就不要自行拆卸啦,以免造成產品損壞且破壞保固! 本次入手的是其中的2TB版本,從拆解後的實體樣貌可以看到在晶片安排上採雙面顆粒設計,每一面都配有4顆美光出品的3D TLC顆粒以及一枚SK海力士的DDR4快取晶片,並使用PHISON的PS5018-E18控制器,支援支援第四代LDPC除錯引擎、自動故障檢測、AES 256位元加密等功能,讓產品在使用上能夠更穩定,資安也更有保障。 而除了本次開箱的2TB款式外,SPATIUM M480 PLAY也還有提供500GB、1TB以及超級大容量的4TB版本可以選擇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容量之間的效能不盡相同,其中2TB和4TB因為擁有較大的快取,在傳輸表現上最佳,讀取可以來到7,000 MB/s,寫入則能達到6,800 MB/s,因此小編建議如果預算許可的話,可以優先選擇2TB以上的版本,畢竟容量和傳輸速度永遠不嫌小嘛! 看完外觀和基本規格,接著就是來驗證一下這款SPATIUM M480 PLAY的實際效能表現了,首先,既然這款版本是針對PS5而推出的對應版,那當然優先把它裝進PS5中來看看實際表現如何囉。 安裝SSD的時候,玩家需要將PS5主機平放,讓印有「PS LOGO」朝向桌面,接著抓住PS5蓋板上緣的一角,以向上、向後的方式用力扳開,接著就能看到一個由長方形鐵片的覆蓋的區域,用小型十字起子扭開螺絲後便是SSD的擴充槽位囉! 首次安裝SSD之後,PS5便會自動要求對SSD進行格式化並進行讀取效能測速,這個部分是不被允許跳過的,且系統跑分的方式與PC平台有所不同,目前還未有產品能夠在PS5上跑出7,000 MB/s以上的數字,而SPATIUM M480 PLAY最終在PS5上所得到讀取速度約為5,500 MB/s。 遊戲方面,小編使用《惡魔靈魂》、《蜘蛛人:邁爾斯·莫拉雷斯》與《跑車浪漫旅7》這三款進行實測,其中《惡魔靈魂》、《蜘蛛人:邁爾斯·莫拉雷斯》的容量約在40~50GB左右,從內建SSD搬移到SPATIUM M480 PLAY所花費的時間分別在33秒和43秒,容量接近100GB的《跑車浪漫旅7》所花費的時間為79秒,換算下來SPATIUM M480 PLAY在整體資料寫入過程相當穩定,沒有出現因為快取不足而發生大幅度降速的情況。 實際遊玩上,SPATIUM M480 PLAY的讀取效能表現基本和內建的SSD沒有太大差異,三款遊戲不論是在啟動時間均能在10秒內完成,關卡載入時間更是可以控制在5秒內,等於是快到連放下搖桿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了呢! 而除了對應PS5完全OK之外,直接使用在PC平台上面當然也沒問題,這裡也來瞧瞧這款SPATIUM M480 PLAY在PC平台上的表現。 先透過慣用且大家熟悉的CrystalDiskInfo以及CrystalDiskMark軟體來進行資訊偵測及跑分,從下方的實測截圖可以看到SPATIUM M480 PLAY的讀取速率為6,950MB/s、寫入則來到6,850MB/s,大致符合官方所宣傳的效能表現。 在ATTO DiskBenchmark進行不同檔案的大小的傳輸效率測試,SPATIUM M480 PLAY讀寫剛好都在128KB的時候達到最大值,整體的表現穩定沒有出現速度驟降的情況,另外比較特別的是在此部分測試中,SSD的寫入效能會略大於讀取效能,考量到多數硬碟通常在寫入上比較弱勢,SPATIUM M480 PLAY這樣的表現令人相當滿意。 SPATIUM M480 PLAY新型的薄型化散熱鰭片有著如藝術品的雋永外觀,可以說是完美延續著自家SPATIUM M480系列精緻的作工,配合能夠達到7,000 /6,800 MB/s的強勁讀寫性能以及最高4TB的超大容量選項,不僅滿足了PS5在儲存空間上的擴充需求,對於喜愛PC玩家來說,SPATIUM M480 PLAY也堪稱是低調和奢華的聯袂組合,喜愛簡約風格的龍魂粉絲們還不趕快下單收藏一支! 廠商名稱: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 001 8880 商品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PNY XLR8 CS3140 2TB SSD實測開箱,NVMe Gen4x4超強固態硬碟!
憑藉著超高的CP值襲捲各大網路論壇與賣場的美系儲存廠PNY,旗下的SSD產品在價格上真的是極為誘人,而且這樣的策略還不僅只侷限在中、低階產品,就連自家最高階,最高讀取速度能逼近7,500 MB/s的XLR8 CS3140也同樣打出1TB不用4,000元超低價要來搶攻玩家們荷包。 XLR8 CS3140主攻大容量需求的玩家,提供1TB、2TB和4TB三種規格可供選擇,產品均為裸片設計,並沒有提供加裝散熱器的版本,畢竟現今的主機板幾乎都有大量散熱片覆蓋,SSD散熱器在實用性方面就顯得不是那麼高,而且相信對於多數玩家而言,與其額外給予「小贈品」,直接回饋到價格上反而更乾脆(壞笑)。 做為SSD速度的核心,XLR8 CS3140使用PHISON PS5018-E18的控制器,搭配SK海力士的快取,在效能上不論哪一種容量版本,均可於CrystalDiskMark 8中的0fill模式下都能有著最高7,500 MB/s超高讀取效能,換成隨機模式也有著約7,400 MB/s的表現。不過如果追求更為極致的全方位體驗,2TB、4TB版本可以進一步的將寫入效能從5,650 MB/s大幅提升到6,850 MB/s。 負責保存資料的儲存顆粒則是選用Micron出品的3D TLC顆粒,整體的用料相當的札實,不因價格戰而犧牲了品質,同時官方也做出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加上原廠現在也在光華商場開設服務據點,讓產品有著更為全方位的完整保障。 實際效能測試中,預設隨機模式下,CrystalDiskMark 8的讀取已經可以接近7,400 MB/s的頂級水準,而如果切換到0fill模式後,在SEQ128K Q32T1的項目裡,還可以在進一步提升,接近官方所宣稱的7,500 MB/s,至於讀取則比較不受測試模式的限制,2TB版本均能跑出6,800 MB/s左右的成績。 廠商名稱:PNY 必恩威亞太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3-560-1111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GIGABYTE Server E152-ZE0實測開箱,史上最強AMD EPYC 7002/7003系列1U伺服器完全解密!
現在要買伺服器的話,若要選擇處理器效能強悍,記憶體擴充能力與通道數夠多,硬碟要支援最快的PCIe 4.0 x4 NVMe SSD,與具備PCIe 4.0 x16擴充能力的話。無疑的,AMD EPYC 7002/7003系列的解決方案,是最好的選擇。若要考慮品牌知名度高,市場口碑好,可以購買單機空機,硬體配備能自己挑選,穩定度高,台灣設計,與原廠技術強大,選擇性多,以及代理商服務到位的話,那麼挑選技嘉伺服器是玩家、MIS與企業用戶不錯的選擇。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是由技嘉伺服器(GIGABYTE Server)所精心打造,以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為基礎,標準1U高度,1-Way處理器,擴充力與戰鬥力充足的技嘉E152-ZE0伺服器。 隨著雲服務的興起,全球資料中心建設動能強勁,以及個人應用、企業應用與產業應用的需求不斷增加,整個伺服器產業可以說是蓬勃發展! 在主機板、筆電與電腦周邊經營有成的技嘉科技,也在網際網路產業看到了機會與挑戰,於2000年成立了網通事業群,開始投入伺服器、工作站相關商用主機板與網通領域。 在伺服器產業裡面,有別於大部分系統廠以Intel方案為主,技嘉科技很久之前就嘗試與各家晶片組廠商合作,提供各式各樣的產品選擇,如今是市場上少數能從設計到製造,能提供完整x86系列Intel(英特爾)、AMD(超微)伺服器,以及ARM(安謀)架構的NVIDIA(輝達)與Ampere Computing(安培運算)產品的品牌。 正因為技嘉科技與各家晶片廠商合作的策略,當AMD自2015年在市場趁勢而起後,技嘉伺服器的AMD解決方案也獲得相當不錯的好評。也正因為與AMD多年的合作基礎,這三年來在COVID-19疫情下所導致的市場普遍缺貨情形下,技嘉伺服器仍能獲得AMD供貨上的奧援。目前技嘉伺服器在產品線出貨量上,有超過一半來自AMD系列產品。 技嘉伺服器有多厲害?根據近日技嘉科技公開資訊,2021年技嘉科技網通事業群營業額約200億,營收多來自伺服器產品本身,平均毛利率維持在20%上下;不僅營收驚人,也維持相當不錯的毛利率,讓人不難看出技嘉伺服器不但擁有相當多的客群,銷售也相當不錯。技嘉伺服器能保有這樣的佳績,主要是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投入相當大比重資金於研發投資上,產品線除了伺服器以外,還逐步擴展包含了伺服器級主機板,工作站、開放式運算架構,以及這幾年很夯的浸沒式冷卻高效能運算方案,技嘉科技在2017年COMPUTEX與3M、LiquidStack所合作的兩相式浸沒式液體冷卻解決方案仍讓人記憶猶新,也引領了這一類革命性產業開發的風潮,在後續幾年不斷被仿效,在商業成果上同時也獲得了不錯的肯定。 這幾年隨著全球資料中心建設動能強勁,雲服務的興起,台灣電子供應鏈整個蓬勃發展,伺服器產業更是大爆發,也吸引眾多業者紛紛投入伺服器產品的市場競爭領域,為了讓組織運作更有彈性,具有競爭力。2022年03月11日,技嘉科技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發佈訊息說明會,由技嘉科技總經理李宜泰宣布,拍板定案將技嘉伺服器部門獨立為以研發、輕資產為主的技鋼科技,製造部份仍委託技嘉科技進行,試圖打造出一支以研發,銷售與服務為重的輕裝戰旅來面對未來的市場角逐。 在AMD推出了EPYC系列處理器之後,技嘉伺服器(GIGABYTE Server)也因應陸續推出了一系列1U、2U、4U高度伺服器。近期相當受到歡迎的,則是體積較小,功能齊全,僅有1U高度,1-Way處理器,針對企業應用領域與邊緣運算而生的E152-ZE0伺服器。 E152-ZE0伺服器相當適合台灣市場。這款是屬於白牌伺服器,主攻玩家、MIS與企業用戶,銷售是由代理商來做系統搭配為主。由技嘉伺服器代理商或系統整合業者,按照用戶的需求整機出貨,打造出用戶所需要的Server。 這款伺服器的規格強大,可以在1U高度伺服器內,不但提供64核心128執行緒處理器解決方案,可以支援現今最強大的AMD EPYC 7763處理器,運算能力可以達到相當強悍的水準。 採用的是1-Way架構,單處理器的安裝,支援Socket SP3腳位處理器。支援目前的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可以對應舊款AMD EPYC 7002系列,新款AMD EPYC 7003系列。最高階的處理器,則是支援64核心128執行緒的AMD EPYC 7763(L3快取256MB,280W)處理器。 在記憶體部分,搭配的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可以支援8記憶體通道(必須安裝滿8條記憶體)。記憶體規格的部份,最高可以支援到DDR4-3200,使用Registered DIMM則可以支援到更高記憶體容量,最高可以支援到2TB記憶體容量。搭配RDIMM/LRDIMM,可以支援單條128GB記憶體模組,搭配3DS RDIMM/LRDIMM,可以支援單條256GB記憶體模組。此外,把記憶體插滿,速度也不會降,最高一樣可以達到跑DDR4-3200。 在有線網路部分,由於是1U與1-Way架構,考量到不增加成本,以及價位上讓用戶更能接受,內建提供3組1GbE有線網路。提供1組1GbE管理Lan,另外提供2組使用Intel I350-AM2晶片的1GbE有線網路。若需要更高速有線網路的話,則可以透過內建的PCIe 4.0 x16擴充槽,安裝擴充10/100/200GbE有線網路。 在擴充能力部分,這款伺服器內建2組半高PCIe 4.0 x16擴充槽,2組全高PCIe 4.0擴充槽,另外還有一組OCP 3.0介面的PCIe 4.0 x16擴充槽。一般擴充比較常見的,包括高速網路卡,10/100/200GbE有線網路都能升級,也能搭配AMD/NVIDIA/XILINX/Qualcomm加速卡。而且,可以支援一張雙插槽或兩張單插槽加速卡,擴充能力強大。 在硬碟部分,具備2組2.5吋SATA 6Gb/s或PCIe 4.0 x4 NVMe U.2熱插拔Bay,可以依照需求來做搭配。此外,內建2組PCIe 4.0 x4 NVMe M.2 SDD擴充槽,使用標準配備搭配CMTP182 Riser Card就能安裝,也能用來做為儲存擴充使用。 在電源供應器部分,則有多種規格可以挑選,標準是提供800W 80PLUS白金牌認證單電源供應器模組(可以支援280W處理器),若安裝2張加速卡的話,單張使用搭配超過125W功耗,則可以搭配1300W單電源供應器模組,也可以挑選650W雙電源供應器模組(僅能支援225W處理器)。 在外觀設計上面,這款伺服器採用1U高度,體積非常嬌小,重量也比一般2U、3U、4U或5U伺服器輕上許多。 在高度方面,這款伺服器採用標準尺寸1U高度,尺寸為628 x 549 x 200 mm,可以很輕鬆安裝到標準機架之上。正因為是1U伺服器,不僅安裝比較輕鬆,佈署上面也更為容易。 在拆裝方面,這款伺服器只要把伺服器鎖打開,拆開伺服器上蓋板就能輕鬆拆裝。由於內部整個設計採模組化設計,無論是擴充插槽的孔位,散熱模組的更換,安裝SATA 6Gb/s SSD/HDD或PCIe 4.0 x4 NVMe M.2 SSD,或者是更換電源供應器,都能輕鬆安裝或改裝完成。 也正因為1U伺服器安裝在機架上面通時,大多的操作會在正面的面板上面,前置的2組1GbE網路擴充埠、1組1GbE管理網路擴充埠,包括2組USB 3.0擴充埠都沒有少。唯獨顯示的部份,因為安裝空間的關係,直接提供採用了mDP擴充埠,必須搭配DisplayPort顯示器使用。 在內部設計上面,這款伺服器不僅規劃完善,使用了模組化配置設計,搭配直流風洞散熱設計,讓用戶拆裝容易,也不用擔心散熱的問題。 打開伺服器的上蓋板,就能發現技嘉伺服器的用心。以往除了五大系統廠之外,白牌伺服器業者的伺服器,比較少花心思在模組化設計配置與空間佈局。技嘉這款伺服器,不但考量到模組化配置設計,CPU的位置,搭配散熱器的安排,旁邊記憶體模組的位置,到擴充槽的位置,每一個配置都是不干涉,不但整體整潔,也易於用戶拆裝與維修。 在散熱設計方面,這款伺服器購買單機的時候,是附贈一顆可以支援280W解熱的CPU散熱器。整體散熱的話,是透過2組40x40x28mm的25,000rpm轉風扇,以及5組40x40x56mm的25,000rpm轉風扇,來進行主動散熱設計,而且是直流風洞的風流,並搭配模組化可拆裝設計,即便風扇發生故障,更換新品也相當容易。 E152-ZE0原廠歸類為邊緣運算伺服器,這主要是因為在1U的空間之中,受制於擴充能力有限。不過,由於這款伺服器本身是1U高度,相對輕薄短小,加上強大的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擁有超強的擴充能力,對於一般中小企業,以及各方面的應用來說,效能上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需求,因此包括5G電信、自駕交通、數位創作&電競娛樂、資料中心、教育、智慧醫療、智慧製造與零售服務應用,包括邊緣運算的需求,都能充分的滿足,適合各行各業的運算領域。 E152-ZE0 Server在作業系統與應用軟體方面,不但完整支援各式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 Server、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Ubuntu與VMware ESXi、Citrix Hypervisor都能完整支援,並且通過了SuSE YES Certified、redhat CERTIFIED HARDWARE、ubuntu Certified Hardware、VMWare PARTNER、citrix Ready各方系統認證與支援,能確保適用於各種領域與應用。 這次我們拿到的E152-ZE0伺服器,是搭載1顆AMD EPYC 7713處理器,以及8條DDR4-3200 64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運行8記憶體通道,總記憶體容量為512GB,並安裝了2顆PCIe 4.0 x4電路NVMe U.2規格2.5吋Intel SSD D7-P5510 4TB固態硬碟,運行PCIe 4.0 x4模式。 接上電源就能直接開機,這邊要注意的是,這款伺服器用的是mDP顯示輸出,因此需要搭配mDP顯示訊號線與DisplayPort顯示器。開機就能看到GIGABYTE的POST畫面,接著伺服器會偵測BMC IP,接著就能鍵入DEL鍵進入BIOS。首先看Main選單,確定處理器規格與記憶體容量、速度是否正確。 這邊以Windows平台作業系統來進行效能測試!若是安裝64核心128執行緒AMD EPYC 7713/7713P/7763處理器的話,Windows作業系統的話,可以搭配Windows 10/11或Windows Server 2016/2019/2022都可以正常運行。我們這台E152-ZE0伺服器,搭載的是64核心128執行緒AMD EPYC 7713,安裝完作業系統之後,可以在關於的系統資訊正確看到處理器、已安裝記憶體(RAM)。 這邊以CPU來進行檢測與效能測試。 這邊以Cinebench R23來進行效能測試。 這邊以Corona 1.3 Benchmark來進行效能測試。 這邊以Geekbench 5來進行效能測試。 這邊以V-Ray Benchmark來進行效能測試。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實測開箱了技嘉推出的E152-ZE0 伺服器的開箱測試使用心得。 初次使用E152-ZE0 Server伺服器,就立刻被它搭載強大的64核心128執行緒的AMD EPYC 7713處理器與8條DDR4-3200 REG ECC 64GB記憶體模組共512GB記憶體容量的戰鬥力給嚇到了! 不僅是安裝作業系統相當快速,就連測試軟體跑出來的分數都相當驚人,整體效能表現令人相當滿意,很難想像這只是一台迷你型的1U伺服器,卻有這麼強大的性能與擴充能力。 目前,最新具備AMD 3D V-CACHE版本處理器已經推出,若想要更強大的效能,也可以搭配AMD EPYC 7373X/7473X/7573X/7773X處理器,內建768MB L3 CACHE,可以有更好的快取命中率,相對的運算速度也可以更快。 這次,開箱測試這款伺服器,並沒有遇到任何的困難。無論是開機BIOS設定,或者是作業系統安裝,以及測試軟體的跑分,沒有遇到安裝與設定的問題,整體的安裝與設定相當容易,而且沒有任何意外的狀況出現,可見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平台已經廣泛獲得各大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支援,加上技嘉伺服器精心的調校,讓用戶在各種情境應用之下,都可以滿足所有的需求。 以往,在1U伺服器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空間有限,廠商的研發人員無不絞盡腦汁開發,為了打造出高密度伺服器,提供更高的效能與功能,導致必須塞進去更多的硬體元件,在這樣的背景與要求之下,造成了伺服器內空間佈局凌亂,就連散熱也出現了大問題,導致容易出現不穩、過熱當機的狀況。這款伺服器,則是藉由AMD EPYC 7002/7003系列處理器的強大規格,處理器內建晶片組、記憶體控制器,且具備最高64核心128執行緒的運算戰鬥力,讓整體伺服器的設計可以更精簡,因此有辦法在1U的狹小空間之內,打造模組化的伺服器空間佈局,進而塞進去更多的硬體元件,而且可以引進最好散熱方式的直流風洞設計,確保在散熱穩定之下,可以讓伺服器穩定的在最高速運行。在技嘉伺服器研發人員的模組化設計與空間佈局之下,這款伺服器不但檢測維修容易,就連改裝擴充也相當輕鬆。 這次,開箱測試了這款E152-ZE0伺服器,經過了無數次的安裝不同作業系統,使用各種應用環境模擬真正操作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並搭配各種不同測試軟體進行實測,皆可以正常的安裝與使用,整體的相容性相當好。實際的使用過程之中,不但沒有發生不穩、過熱當機的狀況,而且能不間斷的工作,穩定度相當高。 這款伺服器,目前是由威健、建達、聯強與青雲四家業者代理。銷售方式,是沒有單獨販售空機,而是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搭配處理器、記憶體模組與硬碟機,以整機方式來做銷售。玩家、MIS與企業用戶有需要這款伺服器的話,可以洽詢代理商詢問。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技嘉推出的E152-ZE0伺服器,看到了技嘉伺服器的優質用料、設計,打造出了臻於完美的伺服器。正因為它的體積嬌小,且具備64核心128執行緒處理器戰鬥力,又擁有超大容量記憶體的支援,讓這款伺服器相對適合現在無所不在的邊緣運算應用,以及5G應用。實測效能,也非常強大,整體表現,令人非常滿意。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紮實小巧精幹,功能效能強大的伺服器。而且,還通過了NVIDIA Certified System認證,是史上最強史上最強AMD EPYC 7002/7003系列1U伺服器。 廠商名稱:GIGABYTE Server 技嘉伺服器 - GIGA COMPUTING 技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最多人點閱
- ANTEC TORQUE魅影視覺系機殼開箱,安鈦克戰鬥機俯衝攻擊概念電競機箱新登場!
- 十銓T-FORCE CARDEA 1T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QNAP TVS-872XT-i5-16G實測開箱,旗艦級10GbE與Thunderbolt 3創作者8-Bay NAS
- 創見Transcend StoreJet 25C3S/25C3N外接硬碟實測開箱,輕薄時尚內建獨家檔案救援優質選擇!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 SUPERMICRO SUPERO C7Z170-OCE開箱實測,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全面來襲!
- Intel SSD 750 1.2TB實測開箱,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yzen 3 3300X & 3100效能測試,完勝9400 / 9100,搭配B550最佳平台
- SUPERMICRO SUPERO C7Z270-CG實測開箱,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重裝上陣!
- ASUSTOR AS5304T NAS實測開箱,Feat. WD RED 4TB NAS HDD/WD RED SA500 NAS SSD性能大爆發!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0GB創始版顯示卡開箱實測,4K高畫質光追遊戲的最佳主角
- AMD Ryzen 5 3600X / 3400G開箱實測,獨顯內顯皆高效,主流電競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