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IY!實驗室
-
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橄欖黑實機開箱,史上最強16吋搭載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3.2K OLED螢幕超輕薄筆電!
萬眾矚目,超輕薄筆電迎來新一代節能強效行動處理器,這就是AMD Ryzen 7000 U系列,針對超輕薄筆電鎖打造出來的神兵利器。 這幾年AMD在桌上型處理器的突破,可以說是有目共睹。Ryzen處理器,成功的在個人電腦市場闖出一片天,讓AMD再度的重返榮耀。同時,AMD也祭出了強悍的行動處理器,在筆記型電腦市場,不斷的贏得了玩家的芳心。這次,則是推出了一代的AMD Ryzen 7000行動處理器,包括了針對超輕薄的Ryzen U系列,包括7020/7030/7035/7040 U系列,功耗為15W~30W,針對主流級市場的Ryzen HS系列,包括7035/7040 HS系列,功耗為35~45W,針對創作者、電競市場的Ryzen HX系列,功耗為55W以上,引進了AMD 3D V-Cache,擁有強大的戰鬥力。 第一款採用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的超輕薄筆電,就是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接下來讓我們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 ----------------- 這次,全新的AMD Ryzen 7000行動處理器,戰鬥力非常強大!其中,針對超輕薄的Ryzen U系列,包括7020/7030/7035/7040 U系列,針對不同的需求所開發。 Ryzen 7020系列,研發代號Mendocino,採用的是Zen2核心CPU,用上6奈米製程,最高為4核心8執行緒,是針對每日運算需求。Ryzen 7030系列,研發代號Barcelo-R,採用的是Zen3核心CPU,用上7奈米製程,最高為8核心16執行緒,是針對主流超輕薄筆電。Ryzen 7035系列,研發代號Rembrandt-R,採用的是Zen3+核心CPU,用上6奈米製程,最高為8核心16執行緒,是針對進階超輕薄筆電。至於Ryzen 7040系列,研發代號Phoenix,採用的是Zen4核心CPU,用上4奈米製程,最高為8核心16執行緒,是針對極致超輕薄筆電。最終級的,Ryzen 7045系列,研發代號Dragon Range,採用的是Zen4核心CPU,用上5奈米製程,最高為8核心16執行緒,是針對高效能電競筆電與創作者筆電。 這次,要跟大家特別介紹的,則是針對極致超輕薄的Ryzen 7040系列,這一個系列是目前主推用來作超輕薄筆電的節能強效行動處理器,不但CPU夠力,還擁有高階的AMD Radeon 780M Graphics內顯,以及最新的AMD Ryzen AI,足以滿足行動運算的需求。 宏碁一直是台灣筆電之光,在筆記型電腦上面投入相當大的努力,今年2023一樣有許多令人驚豔的產品。 這次,最受矚目的,就是超輕薄筆電主力戰將Swift OLED系列。宏碁這一次可是有備而來,Swift OLED系列,主要是針對目前市場銷售主力,以14、16吋的超輕薄筆電為主,一次推出了涵蓋AMD、Intel新一代超輕薄筆電平台16吋Swift Edge 16(AMD Ryzen 7000)版本,以及搭配內顯解決方案14吋Swift Edge X14(Intel第13代+NVIDIA獨顯)、16吋Swift Edge X16(AMD Ryzen 7000+NVIDIA獨顯)版本,14吋Swift Edge Go(Intel第13代)、Swift Go 14 AMD(AMD Ryzen 7000)版本,14吋Swift 3 OLED(Intel第12代)版本。 其中,大尺寸超輕薄旗艦,就是Swift Edge 16。不僅螢幕用上的16吋3.2K或4K OLED螢幕,能展現真實亮麗的色彩,搭配最新的Ryzen 7 7735U、Ryzen 7 7840U處理器,不僅CPU擁有強大的性能,內顯搭配了Radeon 680M、780M,運算能力能滿足一般生活娛樂與工作的需求。 目前Swift Edge 16,共有銷售多種版本,除了有Ryzen 7 7735U、Ryzen 7 7840U處理器版本,螢幕也有3.2K、4K OLED版本,高階有120Hz更新率版本,記憶體最高LPDDR5 SDRAM 32GB,硬碟最高PCIe Gen4 2TB SSD,而且筆電厚度最薄處可以到12.95mm,重量則可達1.23KG。 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系列的話,用的是低調沉穩的外型設計,顏色也用上了比較商務氣息的橄欖黑。這款超輕薄筆電,用的是鎂鋁合金材質,擁有堅韌的結構剛性,重量卻比較輕盈。 這款筆電在下方設計了4個腳墊,採用了底部進氣,吸入冷空氣,後方隱藏式出氣,把熱空氣排出。 這款筆電的厚度與重量算是控制相當好,16吋螢幕也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大視野需求。 官方標示尺寸為356.7 x 242.3 x12.95~13.95mm,官方標示最薄處為12.95mm,最厚處為13.95mm,實測最薄處為12.95mm,與官方標示一致。重量的話,官方標示重量為1.23KG,實測重量為1.238KG,與官方標示一致。 這台筆電採用了54Wh鋰離子電池,實測電池續航力,以PCMark測試,能達到8~9小時電池續航力。 在變壓器方面,搭載USB Type-C PD 65W變壓器供電,具備高速充電的能力,1小時左右就能充滿80%電量,1小時20分左右就能充滿90%電量。 根據小編實測充電速度與檢測充電供電結果,充電所用的電壓都為20V左右,接下來開始進行充電電流與充電瓦數實測。 ● 筆電在 0~70%電量,會進行高速充電:充電電流約 3.25A左右,充電瓦數65W左右 ● 筆電在70~75%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2.30A左右,充電瓦數45W左右 ● 筆電在75~80%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2.00A左右,充電瓦數40W左右 ● 筆電在80~83%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1.80A左右,充電瓦數35W左右 ● 筆電在83~86%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1.35A左右,充電瓦數30W左右 ● 筆電在86~90%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1.25A左右,充電瓦數25W左右 ● 筆電在90~95%電量,會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 1.10A左右,充電瓦數20W左右 ● 筆電在95~100%電量,會再放緩衝電速度,充電電流約0.75A左右,充電瓦數15W左右 當筆電在6%電量左右時,會自動關機。從關機插上變壓器,點亮開機後進行充電時間實測。 ● 充電從6%開始, 約要00分鐘00秒 ● 充電到 10%, 約要02分鐘50秒 ● 充電到 20%, 約要09分鐘33秒 ● 充電到 30%, 約要17分鐘06秒 ● 充電到 40%, 約要24分鐘03秒 ● 充電到 70%, 約要49分鐘58秒 ● 充電到 80%,約要1小時01分鐘47秒 ● 充電到 90%,約要1小時18分鐘59秒 ● 充電到100%,約要2小時15分鐘42秒 *充電的速度相當快,減少用戶的等待時間。 *因啟動充電保護,最後的10%充電會非長久 根據小編實測電池續航力結果,搭配PCMark10進行實測。在BATTERY測試項目,進行Modern Office(模擬辦公室工作情境)與Gaming(模擬玩遊戲情境)模式電池續航力實測。 ● Modern Office模式:達到8小時53分鐘電池續航力 ● Gaming模式: 達到1小時39分鐘電池續航力 這次,要實測開箱的則是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瞧瞧這款超輕薄筆電吧! 有鑑於超輕薄筆電,不少都有過熱,以及散熱不良,使用負載比較高的軟體,或者長時間使用,會出現過熱、不穩、當機或重開機的狀況,這邊進行了壓力測試。 這邊使用CINBENCH R23進行全速運作,發現這款筆電,即便CPU跑滿,CPU溫度飆升到70°C以上,仍然不會出現不穩、當機、重開機的狀況,很顯然的這款筆電,是有辦法承受高壓工作。 長時間使用的話,編輯佳蓉的工作,主要是文書處理,做一些簡報,以及收發信件,有時候則是用來追劇,看看影片,經過實測,這樣的使用模式,約可以使用約8~9小時。在使用的過程中,筆電沒有出現溫度飆高的狀況,使用過程中,性能也沒有出現折損、變慢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這款筆電採用PD充電方式,用的是USB Type-C充電,充電約會用到65W電力,只需要搭配原廠的變壓器,或者使用其他65W的USB Type-C變壓器就能充電。從完全沒電,約6%電力,到80%電力,僅僅只要1小時01分鐘47秒左右,到90%電力,僅僅只要1小時18分鐘59秒左右。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發現這款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性能不錯,且16吋螢幕尺寸剛好,加上這款OLED面板表現相當不錯,色彩準確,且擁有120Hz更新率表現,整體表現非令人相當滿意。 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的話,目前搭載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版本台灣還沒上市。台灣目前僅有銷售搭載Ryzen 7 7735U版本,型號為Acer Swift Edge SFE16-42-R260,售價:46,900元。 ● 搭載Ryzen 7 7735U版本(型號:SFE16-42-R260):46,900元(螢幕為4K OLED,3840 x2400版本,重量:1.17KG,厚度:12.95mm,前鏡頭:FHD 1920 x1080,無線網路:Wi-Fi 6E) ● 搭載Ryzen 7 7840U版本(型號:SFE16-43-R7AC):尚未上市(螢幕為3.2K OLED,3200 x2000版本,重量:1.23KG,厚度:12.95mm,前鏡頭:QHD等級2560 x 1440p,無線網路:Wi-Fi 6E) 型號:SFE16-42-R260報價:46,90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看到了宏碁用AMD新一代行動處理器Ryzen 7 7840U,打造出了相當出色的超輕薄筆電。 整體來說,這款筆電輕薄好攜帶性能又好,能滿足生活娛樂與工作的需求,值得想要效能兼具輕薄的用戶來細細品嚐! 廠商名稱:Acer - 宏碁 廠商電話: 規格諮詢:0800-258-222 技術支援:02-2696-0099 總公司電話:02-2696-3232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
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橄欖黑效能實測,又輕又薄 還擁有優異的性能 帶著筆電上天下海無所不能!
在開箱完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之後,相信玩家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來看看,這款新一代超輕薄筆電的性能! 接下來,我們就來實測這台超輕薄筆電,來看看如果做到又輕又薄,具備行動力,還擁有一定的戰鬥力! ----------------- ----------------- 這是一台用上最新AMD Ryzen 7 7040U處理器的3K解析度超輕薄筆電。 用的是AMD解決方案,無配置獨立顯示卡。 CPU性能,能滿足一般生活娛樂與工作需求。 測試結果,呈現出整體的效能具備一定水準。 測試結果,是款性能不錯的8核心16執行緒處理器。 測試結果,雖然只有配備內顯,但已經可以滿足一般生活娛樂與工作的需求。 測試結果,用的是海力士SK hynix PC601系列PCIe Gen 4 SSD 512GB固態硬碟。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1M Q8T1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7152.94 MB/s,寫入速度:4989.56 MB/s。 在TxBENCH,Sequentail Max(256K) Q32T1測試項目,讀取速度:6582.915 MB/Sec,寫入速度:4779.953 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整體測試表現不錯,並沒有掉速的狀況發生。 測試結果,固態硬碟的速度達到7,000MB/s俱樂部水準,性能還不錯。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發現這款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性能不錯,且16吋螢幕尺寸剛好,加上這款OLED面板表現相當不錯,色彩準確,且擁有120Hz更新率表現,整體表現非令人相當滿意。 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的話,目前搭載AMD Ryzen 7 7840U處理器版本台灣還沒上市。台灣目前僅有銷售搭載Ryzen 7 7735U版本,型號為Acer Swift Edge SFE16-42-R260,售價:46,900元。 ● 搭載Ryzen 7 7735U版本(型號:SFE16-42-R260):46,900元(螢幕為4K OLED,3840 x2400版本,重量:1.17KG,厚度:12.95mm,前鏡頭:FHD 1920 x1080,無線網路:Wi-Fi 6E) ● 搭載Ryzen 7 7840U版本(型號:SFE16-43-R7AC):尚未上市(螢幕為3.2K OLED,3200 x2000版本,重量:1.23KG,厚度:12.95mm,前鏡頭:QHD等級2560 x 1440p,無線網路:Wi-Fi 6E) 型號:SFE16-42-R260報價:46,90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宏碁Acer Swift Edge 16 SFE16-43-R7AC,看到了宏碁用AMD新一代行動處理器Ryzen 7 7840U,打造出了相當出色的超輕薄筆電。 整體來說,這款筆電輕薄好攜帶性能又好,能滿足生活娛樂與工作的需求,值得想要效能兼具輕薄的用戶來細細品嚐! 廠商名稱:Acer - 宏碁 廠商電話: 規格諮詢:0800-258-222 技術支援:02-2696-0099 總公司電話:02-2696-3232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
「威剛 XPG GAMMIX S70 BLADE SSD 1TB」實測開箱,「7,400MB/s俱樂部」PCIe 4.0固態硬碟!
現在要買固態硬碟的話,挑選7,400MB/s俱樂部PCIe Gen4 SSD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最好是購買讀取速度衝上7,400MB/s的,速度才是真正的狂飆!威剛搶在遊戲機PS5夯到不行的同時,推出了XPG GAMMIX S70 BLADE系列,就是要滿足超高效能,又要同時能在電腦PC與遊戲機PS5雙用,實現超高性能SSD的優質選擇! 最新消息,值得注意的,7,400MB/s俱樂部PCIe Gen4 SSD,讀取速度衝上7,400MB/s,能用於遊戲機PS5與桌機PC雙用固態硬碟也大跳水了!威剛XPG GAMMIX S70 BLADE 1TB SSD,現在跌破2,000元,價格殺到1,999元,2TB版本跌破3,000元,價格砍到2,999元,整個C/P值高到不行,實在是超划算的啊! ----------------- ----------------- 千呼萬喚之下,SONY終於在放出了系統更新檔,正式允許PS5解開SSD擴充插槽的限制(鼓掌),讓玩家能夠把每個月會員贈送的免費遊戲通通保存下來,順便為明年的即將大量推出的新遊戲陣容做預熱。不過PS5對於擴充的SSD要求可不少,在最基本的性能上就要求5,500 MB/s以上的讀取速度,同時如果要加上散熱器的話,整體的厚度更是不能高於11.25mm,光是這兩項要求相加,就直接秒殺了市場上大半的選項,畢竟這就等於至少得是PCIe 4.0的版本才能基本達標。 雖然可預期的各廠商將會針對PS5的要求推出可對應的版本,但以目前僅少量可支援的情況下,玩家如果想入手恐怕選擇性仍不多,小編手上也剛好有一款版本可以對應,而且是現階段效能最高的產品之一:XPG推出的GAMMIX S70 BLADE,高達7,400 MB/s讀取速度比多數主流高階SSD的7,000 MB/s還要再高上一截,這是否也代表能夠帶來比PS5內建硬碟更好的表現呢?不囉嗦,小編也搶了一台PS5來為大家實測看看! 如果查看XPG的官網,會發現GAMMIX S70其實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尾端沒有任何詞綴的GAMMIX S70,以及本次開箱的GAMMIX S70 BLADE。 兩者的主要規格都一樣,主要差在GAMMIX S70 BLADE隨包裝附贈的是「黑色鋁合金散熱片」,官方是宣稱能幫助SSD降低20%的溫度,適合安裝於PS5、迷你主機、筆電等空間狹小的裝置中;GAMMIX S70則是使用XPG自家特製且同時獲得國際三大設計獎: 紅點設計、金點設計與d&i awards的巨型散熱器,也是目前全球獲獎最多的 PCIe 4.0 SSD,但由於尺寸關係,塞入PS5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台灣目前還買不到,只能期待日後XPG能趕快引進了。 光是從外包裝來看就已經可以發現到設計搶眼的彩盒顏色直接凸顯了GAMMIX S70 BLADE的獨特風格:猶如SSD界的紅色法拉利,內部的實體除了S70 SSD之外,額外提供的鋁合金薄型散熱片也分別另外放置,使用者可依需求或使用環境選擇是否加上。 既然兩款GAMMIX S70主要是散熱器版本不同,那我們就來把注意力放到最重要的用料上吧!產品在最基本的容量選擇提供了1TB與2TB兩種量版本,兩款的晶片總成方式相同,均為正/反面個別安置兩枚3D NAND顆粒和一枚的DDR4快取晶片(小編手中的1TB版本的快取總容量為1GB)。 至於堪稱SSD的心臟,也是速度核心的控制器則非常特別,S70 BLADE的控制器供應商不是大家熟知的PHISON或是SMI,而是由一間名叫InnoGrit(中文註冊名稱叫:英韌)的半導體公司所提供。 這間公司創辦人來頭不小,曾是控制器大廠Marvell的首席技術長,公司內開發團隊的員工有很多也都是來自Marvell、Toshiba、Western Digital等知名半導體和儲存企業的人才,這讓他們才在2017年創立,就已經在2020年打造出為讀取速度能達到7,000 MB/s的IG5236控制晶片,而XPG則是最早與之合作的伙伴之一。 如今這枚IG5236在經過進一步的調校改版後,讀取速度進一步向上提升到了7,400 MB/s,看到這邊各位聰明的玩家一定猜到了,沒錯,這就是S70 BLADE所使用的控制器型號! 透過這枚晶片,S70 BLADE成為了全球目前消費級M.2 SSD中讀取速度最快的產品,至於在寫入速度方面,1TB版本為5,500 MB/s、2TB則是可以上看6,800 MB/s!玩家如果行有餘力,小編個人建議直衝大容量版本,不僅是在PC上使用可以更加方便、畢竟目前的遊戲一個個容量都比大的,另外就算安裝在PS5上頭也可以讓PS5主機裝載更多遊戲,在進行轉移檔案的時候也能更為快速,而且也同樣是遊戲容量肥大的不行,而2TB版本的6,800 MB/s高寫入速度,也就代表能夠越早結束等待,早點開始玩樂。 而提到了寫入,就免不了要來談談SSD的寫入壽命和保固囉!S70 BLADE的傳輸協議使用能夠幫助NAND Flash進行更高效率儲存的NVMe 1.4標準,讓1TB能夠有著740 TBW的最大寫入量,更大容量的2TB版本則翻倍至1,480 TBW,配合5年達額度內保固服務,讓玩家用在PS5上可以盡情的去下載每周上市的新遊戲。 在使用PS5對S70 BLADE進行實測之前,我們需要…先替PS5主機進行系統更新,才能讓打開擴充插槽的封印,此外雖然SONY官方有拍一支影片教大家如何為PS5安裝SSD,影片的字幕卻沒有中文(翻桌)!所以小編就在這邊一步步示範如何進行系統更新與硬碟安裝。 ▲官方的安裝教學影片,由於沒有中文字幕,看不懂的玩家可以接著看小編的組裝教學。 在組裝開始之前,小編在這邊提醒一下,XPG官方近期有釋出S70 BLADE的韌體更新,有替產品在PS5上的磁碟分位進行優化,玩家如果入手的時間比較早的話,不妨至下載更新檔進行更新喔! PS5的SSD擴充槽位在主機的右側(沒有印上PS LOGO的那一邊),玩家如果有安裝直立架的話需要先將其卸除,接著才能將外蓋拆下。 打開外蓋之後,可以在PS5主機上看到一個細長金屬護蓋,用螺絲起子將護蓋的螺絲擰開之後,便能看到M.2插槽。 PS5的SSD插槽是沒有提供散熱功能的,如果直接裸片進去的話,發生過熱的機率會很高,所以在把SSD插進PS5之前需要先替硬碟加裝散熱器、導熱片等輔助散熱工具。 以S70 BLADE附贈的薄型散熱片來說,玩家需要將它黏在SSD的「正面」,這個正面通常是指帶有控制器的那一側,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先將SSD插入插槽中,在面對玩家的那一面黏貼散熱器。 而選擇散熱器的玩家,散熱器大多會分為上蓋與底蓋,其中厚度較厚的為上蓋,要與SSD的正面貼合;反之則和背面貼合。 將安裝槽最尾端的螺絲取下後,把SSD插入M.2連接孔,用剛剛卸下的螺絲將SSD固定。 完成安裝後,將硬碟保護蓋、PS5外蓋重新蓋上,就能接上電源開機了。 開機之後,系統便會自動偵測到有新的SSD,此時畫面會彈出需要對硬碟進行格式化的通知,遵照畫面指示完成格式化,整體的安裝工作就算完成了。 完成格式化之後,PS5主機會自動對SSD進行測速,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多數的SSD產品的效能測試都是以PC的「CrystalDiskMark」這款軟體為依據,因此換成不同的軟體或設備,測試標準會有所不同而讓最終結果有所不同,像是本次S70 BLADE在PS5測得數據便在6,000 MB/s上下,而非7,400 MB/s。 (後記:小編後來又自行使用了手邊其他款SSD,並參照各路媒體、玩家的實測結果,目前擴充SSD在PS5上的速度都無法超過6,500 MB/s,這點可能是PS5系統的原因所導致,也許未來SONY會再額外進行優化,幫助擴充SSD發揮更好的理論性能) 看到這邊可能會有人擔心,不同的測試標準落差這麼大,會不會對使用體驗造成影響?關於這部分,就讓小編親自進行遊戲實測來為大家解答吧! 在開始遊戲之前,自然是需要先把遊戲傳進SSD裡囉!小編使用手中的《漫威復仇者聯盟》和《蜘蛛人:邁爾斯·莫拉雷斯》進行檔案搬移測試,前者的容量快要逼近100 GB,已經算是「重量級」的遊戲,在轉移時間上花費大約75秒,而後者《蜘蛛人》容量則在40 GB左右,屬於標準Size,轉移耗時32秒,整體的效率都相當高。 接下來就輪到最關鍵的遊戲啟動以及載入關卡的時間測試了,兩款遊戲的都會反覆開啟、關閉三次之後取平均值。 整體來說,S70 BLADE的效能基本和PS5內建硬碟表現處在同一個等級,像是《漫威復仇者聯盟》使用內建硬碟的啟動時間只比S70 BLADE快上1秒,體感上基本不可能感受出差異,更別說這款遊戲載入關卡的速度只要大約兩秒,速度快到差點來不及按壓碼表,而在《蜘蛛人》中,PS5和S70 BLADE在啟動和載入上所需的時間毫無區別,不必擔心測速數據落差對於遊玩的影響。 前面提到S70 BLADE因為測試標準不同的關係,在PS5上的讀取速度會與官方規格有較大出入,所以我們就要來看看這顆硬碟是否在PC上能夠真的發揮它應有的實力,畢竟高階SSD可不是只能使用在PS5上,不少PC玩家的財力也都是相當雄厚,只要能有更好的效能,花錢可都是不手軟的。 在AMD平台上使用SSD必跑的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讀取成績成功上到了7,438 MB/s,寫入因為是1TB版本的緣故,速度為5,579MB/s,符合官方的宣傳效能,也驗證了與PS5測速工具之間差異來自於測試基準不同。 另外,小編也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進行不同檔案大小的速度測試,寫入與讀取則是1 MB之後來到最高速度,整體來說S70 BLADE更擅長應付大型檔案的傳輸,讓其除了可以用在遊戲之外,也很適合用以應付影片剪輯這種單筆資訊量較大的場合上。 通常測試成績會略較CrystalDiskMark低些的TxBENCH這次倒是明顯的達標,讀寫成績分別達到了7427.891/6091.682 MB/s高分,也驗證了這款S70 Blade的確有著相當優異的速度表現。 威剛XPG GAMMIX S70 BLADE系列,最新市場行情的話: (1)1TB定價:台幣1,999元(平均價格) (2)2TB定價:台幣2,999元(平均價格) (1)1TB報價: (2)2TB報價: (1)1TB報價: (2)2TB報價: (1)1TB報價: (2)2TB報價: (1)1TB報價: (2)2TB報價: XPG GAMMIX S70 BLADE擁有目前市面上最快7,400 MB/s的讀取效能,在PS5中的速度也有6,000 MB/s之譜,能夠讓玩家在遊戲方面獲得如同內建硬碟的絕佳效率,讓玩家能進入每款遊戲都僅僅是眨眼間的功夫,盡情享受不間斷的娛樂時光。 同時優秀的檔案寫入效率,即使面對容量高達100 GB的遊戲時,也僅需要花費一分多鐘的時間就能完成,在擴充容量之後,也只需上個廁所的時間,就能完成遊戲轉移,大大減輕玩家枯燥的在電視機乾等的痛苦,也能更便利的帶上自己的喜愛的遊戲到朋友家串門子,一同分享組隊挑戰的歡樂。 廠商名稱:ADATA - XPG -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宏碁 PREDATOR GM7000 SSD 2TB」實測開箱,「7,000MB/s俱樂部」PCIe 4.0固態硬碟!
從PC、筆電到智慧手環、能量飲料、空氣清淨機,Acer可以說是眾多電腦大廠中最不務正…咳…最斜槓的廠商代表了,而旗下的電競品牌Predator在這方面也是不遑多讓,推出了包含常見套裝主機、電腦螢幕之外,也還打造了電競座艙、電競按摩椅等吸睛指數一流的周邊。近期Predator的周邊產品版圖又再一次的擴大,不過這一次的產品項目則是回歸「本業」,打造出了電競主機必備、有著7,000 MB/s以上傳輸速度的Predator GM7000 M.2 SSD固態硬碟,準備以其內建的不凡效能與親民價格等兩大高CP值特色來挑戰現有的高階SSD市場! 這一款的C/P值很高,最新的價格真的是殺很大!性價比很高,是款物超所值的高效能固態硬碟!! 既然小編入手了這款版本,當然就好好的來檢視一下產品特色囉!這款Predator GM7000 PCIe 4.0 M.2 SSD(下稱GM7000)在外包裝上延續著Predator家族一貫的黑色系風格設計,並提供了512GB、1TB、2TB三種主流的常見容量供玩家選用,至於開箱後的本體則是正面一眼就呈現了Predator的Logo、另一面(底部)的標示才看到型號與容量、SN序號等,而比較特別的是,產品在出廠的時候,SSD本體就已經事先黏貼好了一層有著明顯份量的厚實導熱膠墊,官方表示能夠減少發熱達18度之多! 此外,倘若玩家還想要比附加散熱膠墊更強的散熱效果、或是想要凸顯高階SSD的尊爵不凡,原廠也另外隨附一組外型頗具電競機甲風格的金屬散熱器,讓散熱和外觀都更加分。這裡小編也提醒一下,如果要使用金屬散熱器的話,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裝的時候,只需要撕去膠墊「最上層」的貼紙就好,散熱墊本身是不需要除去的。 不光是外觀上要令使用者滿意,在效能上這款GM7000使用Innogrit(英韌科技)所生產的IG5236控制器,晶片本身採12nm製程,這枚控制器最大的特點是擁有極為強大的讀取性能,不論玩家入手的是哪一個版本,官方均表示讀取速度最高可以上看7,400 MB/s,絕對屬於PCIe 4.0 M.2 SSD裡的第一梯隊之一,果然是不負Predator的品牌定位與價值。 至於寫入方面則維持著SSD容量越大、速度越快的慣例,1TB、2TB版本的速度分別可達6,400、6,700 MB/s,能夠勝任數位創作一類的高寫入量工作需求,至於512GB容量版的則為仍有3,400 MB/s的效能表現,適合做為小資族的系統碟、遊戲碟等,滿足極速開機、即刻進入遊戲戰局的需求。 至於在儲存顆粒上,GM7000可沒有為了打價格戰而犧牲掉品質,全系列選用Micron的3D TLC NAND Flash,讓512GB、1TB版本有著300、600 TBW最大寫入壽命,2TB版本更是能夠上看1,300 TBW,官方亦對產品做出5年的額度內有限保固服務,為長期使用提供更好保證。 最後,考慮到SSD市場的成熟,更多的玩家購買SSD的理由未必是擴充,而是汰舊換新,為此官方還貼心的準備了Acronis True Image硬碟管理軟體,只需簡單幾個步驟,便能輕鬆的將舊硬碟的資料完全轉移到新硬碟上,日後還能協助備份工作,替使用更增添便利度。 在看過GM7000的各部外觀設計與強大規格之後,接著就是效能驗證的環節,為符合規格小編選用了AMD的X570主機板、並搭配Ryzen 9 5950X處理器來做為本次的測試平台。下面先奉上透過CrystalDiskInfo檢視的GM7000相關資訊給大家參考: 首先,在檢驗硬碟表現必測的CrystalDiskMark 8上,2TB版本的GM7000在讀取方面的速度來到7,451 MB/s,寫入則是可達到6,710 MB/s,完美符合官方所宣傳的7,400 /6,700 MB/s讀寫效能。 接著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對於不同檔案大小的速度表現,根據結果,GM7000的寫入速度約在128KB的時候達到最大值,而讀取的部分則在1MB的時候才會達到最高速度,並且兩者的最高速度都能達到6 GB/s以上,讀取更是逼近7 GB/s大關。 宏碁 掠奪者PREDATOR GM7000 SSD系列固態硬碟已經上市,目前已經可以在台灣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買到。 (1)1TB:台幣1,999元 (2)2TB:台幣2,980元 Predator GM7000 SSD全系列不分容量均有著極速7,400 MB/s的讀取速度,並預先貼有高導熱散熱膠墊,還提供額外的金屬散熱器讓玩家能夠依據需求自行小小體驗一下DIY,算是在效能以及包裝內容物上都做得十分到位,而且最重要的是價格也極具競爭力! 面對如此誘人的CP值,不論是要自用還是當作接下來的佳節禮物贈禮都是再合適不過的好選擇,心動的各位玩家還在猶豫什麼呢,還不趕快手刀搶購一波啊! 廠商名稱:ACER PREDATOR - 宏碁 掠奪者 廠商電話: 規格諮詢:0800-258-222 廠商網址: 經銷商名稱:原價屋新現代PC館 經銷商電話:02-2397-2669 # 190 經銷商網址: 經銷商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33號(台北市八德商圈/光華商場)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AMD Radeon RX 7600實測開箱,高性價比神級戰鬥力RDNA3中階顯示卡!
萬眾矚目,AMD的新一代RDNA3的中階遊戲顯示卡來了,這就是Radeon RX 7600!由於AMD是遊戲界的希望,是僅次於NVIDIA之外,最被看重的繪圖晶片業者。加上AMD繪圖晶片成熟度很高,產品線齊全,該有的功能一樣都不缺,就連競爭對手強調的光線追蹤也一應俱全,加上以超強的性價比來虜獲用戶的芳心,因此AMD的顯示卡總是讓玩家心動。這次推出的,則是屬於新一代繪圖晶片架構RDNA3的產品,屬於中階主力戰線的繪圖晶片,因此選在跟競爭對手產品推出的同時,拿出來跟對手一拼高下。這次,就讓我們來揭開Radeon RX 7600繪圖晶片的神祕面紗! ----------------- ----------------- 這次,我們要開箱的,是AMD的公版Radeon RX 7600顯示卡。 處理器:AMD Ryzen 9 7950X 主機板:技嘉X670E AORUS Master主機板(X670E晶片組) 記憶體模組:Kingston DDR5-5200 32GB套裝@DDR5-5200 硬碟:十銓T-FORCE MP34 M.2 PCIe SSD 512TB(TM8FP4512G) 電源供應器:曜越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ATX 12V 2.3 & SSI EPS 12V 2.92)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專業版 驅動程式:23.10.01.16 測試顯示卡:AMD Radeon RX 7600顯示卡(原廠,公版,8GB) 對照組測試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60 12GB顯示卡(微星,MSI GeForce RTX 3060 GAMING X TRIO 12GB顯示卡) 這邊,我們使用了3DMark進行測試,從整個測試結果可以發現,AMD Radeon RX 7600(8GB)顯示卡領先NVIDIA GeForce RTX 3060(12GB)顯示卡,能有這樣的戰鬥力已經算是表現相當不錯了。 這邊,我們針對無光追進行遊戲測試,也針對了有光追進行遊戲測試,測試結果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處理器:AMD Ryzen 9 7950X 主機板:技嘉X670E AORUS Master主機板(X670E晶片組) 記憶體模組:Kingston DDR5-5200 32GB套裝@DDR5-5200 硬碟:十銓T-FORCE MP34 M.2 PCIe SSD 512TB(TM8FP4512G) 電源供應器:曜越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ATX 12V 2.3 & SSI EPS 12V 2.92)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專業版 驅動程式:23.10.01.16 測試顯示卡:AMD Radeon RX 7600顯示卡(原廠,公版,8GB) 對照組測試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60 12GB顯示卡(微星,MSI GeForce RTX 3060 GAMING X TRIO 12GB顯示卡) (1)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2)BORDERLANDS 3 邊緣禁地3 (3)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 (4)RESIDENT EVIL 4 惡靈古堡4 (5)WATCHDOGS LEGION 看門狗:自由軍團 (6)FAR CRY 6 極地戰嚎6 (1)THE CALLISTO PROTOCOL 卡利斯托協議 (2)DYING LIGHT 2 STAY HUMAN 消逝的光芒2 人與仁之戰 (3)DIRT 5 大地長征5 (4)F1 22 F1 22 (5)FORSPOKEN 魔咒之地 (6)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 這邊,我們進行了十個遊戲測試,從整個測試結果可以發現,AMD Radeon RX 7600(8GB)顯示卡在遊戲效能也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AMD Radeon RX 7600公版顯示卡,對於它的性能表現相當滿意。這張顯示卡,除了擁有不錯的性能,最重要的是它的定價相當厲害,一般版的價格定價不到9,000元,進階版(效能版)的價格也不到10,000元,具備相當高的性價比,可以說是買到划算,不得不說蘇媽真是太佛了。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高性價比神級戰鬥力RDNA3中階顯示卡! 廠商名稱:AMD - 美商超微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2655-8885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空冷/水冷/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風扇】:
-
藍寶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7900 XTX Vapor-X 24GB實測開箱,PANTHEON萬神殿Vapor-X Cooling均溫板散熱三風扇玩家級顯示卡!
現在要購買顯示卡的話,要擁有強大的戰鬥力,又要價格實在的話,那麼來自AMD的Radeon RX 7900XT/XTX會是不錯的選擇!但要在眾多顯示卡品牌中,找到用料紮實,散熱強大可以驅動強大性能,那可不好找。這次,則要介紹給大家藍自藍寶的旗艦顯示卡,來自NITRO+顯示卡系列核心,用上PANTHEON萬神殿技術,該有的都有的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7900 XTX Vapor-X 24GB顯示卡,讓我們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藍寶科技(SAPPHIRE Technology),在AMD推出了Radeon RX 7900XT/XTX繪圖晶片之後,也不落人後推出了NITRO+顯示卡系列核心旗艦產品,其中最高級的就是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7900 XTX Vapor-X 24GB(GDDR6 DUAL HDMI/DUAL DP),產品型號:S88-4E471-020SA,產品編號:11322-01-40G。 萬眾矚目,AMD推出了全新RDNA 3架構的繪圖晶片Radeon RX 7900XT/XTX,其中7900XT是屬於高階版本,擁有84顆運算單元,具備20GB顯示記憶體,7900XTX則是屬於旗艦版本,擁有96顆運算單元,具備24GB顯示記憶體。 這次要介紹的這張顯示卡,則是用上了旗艦的Radeon RX 7900 XTX繪圖核心,以及24GB GDDR6超大顯示記憶體。它用上了Chiplet小晶片技術,包括5nm製程的GCD (Graphics Compute Die),集中了顯示晶片絕大部分的繪圖運算核心,和 6nm製程的MCD (Memory Cache Die),裝入了第二代Infinity Cache,也因此擁有強大的繪圖運算性能,能讓遊戲跑得非常順暢。 顯示卡在硬體設計上面,為了滿足玩家對於穩定的要求,以及加速的超頻需求,特別嚴選用料,採用了12相數位電源供電,能提供高達90安培電源,確保繪圖晶片用的用電可以無虞。更可以長時間玩遊戲有最佳的體驗。顯示卡上面,還特別設計了BIOS SWITCH,這是可以讓用戶選用加速模式(繪圖核心:最高2680MHz)或遊戲模式(繪圖核心:最高2510MHz),當有需要加速的時候就能透過切換來得到更好的性能。 這張顯示卡則是用上了藍寶科技的技術,包括引以為傲的PANTHEON萬神殿。值得注意的,這張顯示卡用上了Vapor-X Cooling均溫板散熱技術,包括接觸了繪圖晶片與顯示記憶體,確保整個熱源能夠完整傳導,透過熱導管傳輸到整個銅質散熱器上面,再由強大的三風扇散熱,把廢熱給吹出,確保繪圖核心與記憶體可以穩定的在高速運作。 為了提昇散熱的性能,藍寶下足了功夫!首先是散熱氣採用的波浪型鰭片設計,這是為了增加散熱面積,可以提昇帶走的熱量。此外,還用上了V型鰭片搭配複合式導熱管,這都是優化的散熱結構,可以把熱流有效快速的帶到整個散熱模組,再透過散熱風扇產生氣流把熱帶走。這款顯示卡,還採用的風扇快拆設計,只需要一個螺絲釘就能拆卸與安裝風扇,即便風扇發生故障,也可以快速的拆卸做RMA。 由於顯這張顯示卡本身的功耗非常高,光是用電就需要搭配3個12-Pin電源,最高耗電高達420W,並需要最少800W電源供應器。因應這麼龐大的用電,則需要強大的散熱器,加上不斷的堆料做出這樣高階的產品,自然本身的重量就不輕。為了固定整個顯示卡本體,讓整個散熱機構穩固,確保不出現板彎,兼顧長時間顯示卡運作的穩定性,特別使用了大型全鋁金屬背板,透過壓鑄鋁鎂合金框架,以及前板散熱器,增強整個顯示卡的剛性,確保結構上的牢固,兼顧整個顯示卡散熱的性能。 這張顯示卡的話,當然也具備了電競燈光,提供了ARGB燈效,包括上蓋與下蓋的雙ARGB顯示,能與主機板上的ARGB做同步,使用藍寶自家的TriXX軟體或主機板的燈效管理來控制所有的顯示效果。在顯示輸出盎面,則包括提供了雙HDMI與雙DP輸出,皆提供了8K顯示輸出,可以滿足多螢幕高解析度的顯示需求。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F 主機板:ASRock Z790 Taichi Carrara 記憶體模組:Kingston DDR5-5200 32GB套裝@DDR5-5200 硬碟:十銓T-FORCE CARDEA ZERO Z440 / 極限零 M.2 PCIe SSD 1TB(TM8FP7001) 電源供應器:曜越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ATX 12V 2.3 & SSI EPS 12V 2.92)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專業版 驅動程式:23.1.1 測試顯示卡: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7900 XTX Vapor-X 24GB 看完了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7900 XTX Vapor-X 24GB顯示卡的性能,我們可以發現它擁有了強大的戰鬥力,性能是與NVIDIA GeForce RTX 4080同一個等級,可以說是目前AMD最高階戰鬥力強大顯示卡。 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7900 XTX Vapor-X 24GB顯示卡已經上市,目前已經可以在台灣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買到。最新市場行情,報價:38,90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7900 XTX Vapor-X 24GB顯示卡,看到了藍寶用心打造的顯示卡,做出了超讚的Radeon RX 7900 XTX產品。不但外觀顏直高,效能表現戰鬥力也相當強大,值得消費者安心的選用。 廠商名稱:SAPPHIRE - 香港商藍寶科技有限公司 - 英屬維京群島商標緻科技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27-0685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空冷/水冷/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風扇】:
-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4060 Ti 8GB/16GB重裝上陣,史上最強中階顯示卡定價10,690/14,690/17,990元起正式登場!
萬眾矚目,玩家等待以久的Ada Lovelace世代中階顯示卡,它終於來了!這次,沒有意外的,名字叫做NVIDIA GeForce RTX 4060家族,總共推出了RTX 4060 8GB、RTX 4060 Ti 8GB與RTX 4060 Ti 16GB共三個款式!令人興奮的,除了具備DLSS 3,性能平均提昇了超過30%,功耗平均降低了將近20%,無疑是史上最強中階顯示卡! 這次,NVIDIA不負眾望,在今年推出了Ada Lovelace世代中階顯示卡,在原先的旗艦顯示卡RTX 4090,高階顯示卡RTX 4080、4070 Ti、4070之後,終於發表了GeForce RTX 4060家族,正式全面改朝換代,取代了原先的GeForce RTX 30世代,讓玩家全面升級GeForce RTX 40世代! 目前,恰好是台灣最大電腦展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3前夕,也是學生暑假放假前的電腦採購潮即將來臨的時刻,NVIDIA GeForce RTX 4060顯示卡的推出,無疑的將會是接下來電腦市場銷售量最好的中階顯示卡。 NVIDIA這一次推出兩款繪圖晶片,包括3072個CUDA核心的RTX 4060,以及4352個CUDA核心的RTX 4060 Ti。顯示卡則推出三個版本,包括了RTX 4060 8GB、RTX 4060 Ti 8GB與RTX 4060 Ti 16GB共三個款式,而且這一次的顯示記憶體,全面都是GDDR6的高速版本,讓新一代RTX40系列中階顯示卡可以發揮更強的戰鬥力! 發售時間的話,2023年05月24日,將發售RTX 4060 Ti 8GB顯示卡。2023年07月份,將發售RTX 4060 8GB、RTX 4060 Ti 16GB顯示卡。 根據NVIDIA官方提供的資料,RTX 4060 8GB、4060 Ti 8GB/16GB顯示卡的遊戲表現有非常顯著的提升,尤其是4060 Ti 16GB更是可以滿足需要大容量記憶體遊戲的需求。 遊戲效能提昇的部份非常顯著,RTX 4060 8GB與上一代RTX 3060 8GB相比,以及RTX 4060 Ti 8GB與上一代RTX 3060 16GB相比,性能平均提昇了超過30%,有的遊戲性能提昇了50%,甚至在DLSS3的加持之下,有的遊戲性能提昇了超過100%,這實在是太迷人了! 功耗的部份更是驚人,從RTX 4060 Ti顯示卡,與上一代RTX 3060 Ti顯示卡相比,平均遊戲用電,從上一代197W降到140W,播放影片用電,從上一代19W降到13W,閒置用電,從上一代12W降到7W,動態功耗從上一代200W降到160W,等於功耗平均降低了將近20%! 值得注意的,價格上更是令人讚嘆!GeForce RTX 4060家族,比起上一代GeForce RTX 3060家族,同系列的價格持平,並沒有漲價,等於是玩家升級到新一世代的顯示卡,卻仍維持過去的價格,不得不給老黃比個讚! 這次NVIDIA GeForce RTX 4060家族推出之後,可以確定的是顯示卡又改朝換代了,中階顯示卡全面升級進入了RTX 40世代,不僅性能提昇,就連功耗也更加省電,無疑的是史上最強中階顯示卡。 玩家們,錢包準備好了沒?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空冷/水冷/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風扇】:
-
Lenovo Yoga 6 13" Gen 8 13ABR8實測開箱,內外兼具環保設計手寫觸控翻轉筆電!
現在要購買觸控筆電的話,選擇很多!然而,要找一台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與性能、設計及舒適性結合的,可以選擇的機種就不多了!聯想選在2023年中,推出了Lenovo Yoga 6 13" Gen 8,這次帶來了環保材質應用,要讓用戶永續驚豔!值得注意的,這是一款超輕薄筆電,厚度僅有17.4mm,機身僅有1.37KG,採用舒適無縫斜角邊緣設計,並搭配了最新的Ryzen 7-7730U處理器,以及手寫觸控翻轉螢幕,可以實現帳篷模式、直立模式、平板模式與筆電模式,讓用戶可以隨身所欲的自由操控筆電。 聯想Lenovo Yoga 6 13" Gen 8終於出到第八代了,這一代非常令人驚艷。訴求的是永續驚艷,提供了永續發展的理念與性能、設計及舒適結合,而且搭載可360度翻轉的觸控螢幕。是款手寫觸控翻轉筆電! 第八代Yoga 6,集合了聯想電腦的最新技術,真正實現了超輕薄。這次主力型號為13ABR8 / 83B2003KTW,採用的是AMD Ryzen 7000的解決方案,擁有超級強大的運算性能,且能控制厚度與重量在相當高的水準,實現超輕薄筆電的可能。 硬體上,處理器採用了AMD Ryzen 7000系列,用的是AMD Ryzen 7 7730U處理器,具備了8核心16執行緒,處理器的戰鬥力超強,且使用了內顯,就能在大部分的文書、多媒體與遊戲上面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螢幕採用了16:10黃金比例設計螢幕,這是一款16:10尺寸,Full HD+,解析度達1920x1200,亮度ˇ有300Nits,且具備手寫觸控,流暢度相當不錯,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為了實現永續環境,聯想電腦特別採用了環保材質,包括100%再生塑膠或上蓋殼50%再生鋁合金,躋身使用52%可再生塑膠,電源供應氣使用90%可再生塑膠,電池零件使用消費後回收再生塑膠,包裝材料已重量計算使用99%可生物分解原料,等於是一個回收塑膠瓶=1個筆電機殼。 在包裝材料上面,包裝緩衝材料使用了100%可分解乾壓紙漿,在產品包裝使用100%可分解竹纖維,在螢幕保護膜包材使用100%可回收紙材,是為了堅韌而生。 Lenovo Yoga 6 13" Gen 8 13ABR8手寫觸控翻轉筆電已經上市,目前已經可以在台灣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買到。最新市場行情,報價:27,99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Lenovo Yoga 6 13" Gen 8 13ABR8 83B2003KTW,看到了聯想電腦對於翻轉筆電的努力,打造出永續概念的環保筆電。不但效能表現不俗,體積輕薄,重量輕盈。整體來說,是款內外兼具環保設計手寫觸控翻轉筆電,值得消費者安心的選用。 廠商名稱:Lenovo - 聯想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2-2778-8997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電競筆電桌上型電腦】: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科技新聞】: →更多的【PCDIY! 測試中心】: →更多的【PCDIY! 網咖專欄】:
-
「華芸 ASUSTOR FLASHSTOR 6 FS6706T」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全快閃PCIe 3.0 M.2 SSD」創作者6-Bay NAS
隨著創作者對於資料存取性能的高度要求,以及共同編輯的作業需求,固態硬碟開始應用於NAS。最初,是以採用SATA 6Gb/s介面SSD,直接作為儲存媒體,但由於當時的單價過高,單顆SSD容量有限,以及受限於SATA 6Gb/s速度瓶頸,因此並沒有快速普及開來。後來,則是應用於NAS的讀取、寫入快取,也是現今主流的快取加速,與分層儲存概念的儲存架構,唯一的缺點就是SSD快取總會有用完的時候,仍必需從HDD來讀寫資料。於是就有了全快閃儲存的概念,加上現今PCIe SSD推陳出新,PCIe 3.0 NVMe M.2 SSD之後,PCIe 4.0、PCIe 5.0 NVMe M.2 SSD相繼出現,價格持續下跌,整體單價進入了甜蜜入手點,而且擁有相當高的存取速度,相當適合用來做為全快閃NAS的應用。 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就是一款全快閃NAS!這次,我們來看看華芸最新力作ASUSTOR FLASHSTOR 6系列 FS6706T創作者6-Bay NAS,一起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吧! 隨著全快閃NAS需求的出現,加上PCIe NVMe M.2 SSD價格下滑,華芸作為消費級NAS的領導業者,也積極佈局全快閃NAS的產品。 華芸這次則是推出了第一款全快閃NAS,屬於全快閃NAS的入門級、進階級產品,採用Intel研發代號為Jasper Lake的Intel Celeron N5105處理器為核心,開發出FLASHSTOR 6系列,採6-Bay設計的FS6706T NAS,與開發出 FLASHSTOR 12 Pro系列,採12-Bay設計的FS6712X NAS。 這一款NAS,採用採用Intel研發代號為Jasper Lake的Intel Celeron N5105處理器為核心,因此內部的PCIe NVMe M.2 SSD,全靠處理器對外的PCIe 3.0 x8電路,也因此FS6706T僅能使用PCIe 3.0 NVMe M.2 SSD,速度上是有限制的。至於FS6712X,則是採用了橋接器,擴充到了12組PCIe 3.0 NVMe M.2 SSD的支援。 目前,Celeron N5105處理器是Intel NAS解決方案中,成本相對較低,且較為省電的方案,也相信未來華芸將會推出更高階支援PCIe 4.0 NVMe M.2 SSD的全快閃NAS。 固態硬碟的話,這款NAS用的是PCIe 3.0 x4 NVMe M.2 SSD,內部使用快速拆卸的連接器裝置,可以方便用戶安裝與更換。 固態硬碟安裝數量的話,則會影響到RAID的使用。FS6706T的話,支援軟體RAID 0/1/10/5/6/50磁碟陣列。由於固態硬碟的故障率偏高,這邊會建議使用RAID 1、5、6或50磁碟陣列設定。 值得注意的,FS6706T支援2埠2.5GbE有線網路,可以使用SMB3來做加速存取,存取速度最快可達590MB/s。FS6712X提供1埠10GbE有線網路,存取速度最快可達1181MB/s。 FS6706T由於採用全快閃儲存設計,因此相當適合用於客廳、臥室使用,可以應用於數位家庭多媒體應用,實現完全無聲且低耗電的NAS應用。 目前,這樣的全快閃NAS,由於PCIe NVMe M.2 SSD價格仍偏高,PCIe 3.0/4.0 2TB SSD雖然價格便宜,但相對的透過RIAD組成儲存空間偏小,PCIe 3.0/4.0 4TB SSD價格就貴了。 這樣的全快閃NAS,主要的應用場景,會比較適合創作者應用,以及數位家庭環境。在創作者應用中,比較適合的是共同編輯的作業需求,將拍攝影片的素材存放在全快閃NAS裡面,進行影片剪輯時就能得到最快的素材存取效率,進一步提昇創作者的工作效率。 在數位家庭的應用中,以往用HDD的NAS常被詬病有噪音,現在改用SSD NAS可以實現完全無音。這樣的無音NAS,則相當適合客廳、臥室使用。 ASUSTOR FLASHSTOR 6 FS6706T NAS已經上市,目前已經可以在台灣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買到。最新市場行情,4GB記憶體版本報價:14,98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ASUSTOR FLASHSTOR 6 FS6706T NAS,看到了華芸不同的一面,有別於過去低調保守的路線!這次勇敢創新,嘗試了全新的全快閃NAS產品,推出了FLASHSTOR 6系列,採6-Bay設計的FS6706T NAS,與開發出 FLASHSTOR 12 Pro系列,採12-Bay設計的FS6712X NAS。 無疑的,這是史上最強全快閃PCIe NVMe M.2 SSD創作者6-Bay NAS,值得創作者與數位家庭用戶來體驗它的超速快感! *由於截稿時間的關係,搶先刊登出開箱篇,日後將擇日刊登效能實測篇! 廠商名稱:ASUSTOR - 華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7737-08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技嘉Z790 AORUS XTREME主機板一鍵超頻實戰,用Instant 6GHz技術讓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變身13900KS處理器!
現在要買桌機的話,要擁有最強的性能,以及最大的擴充能力,Intel第13代處理器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若要直上高階Core i9-13900K/KF處理器,安裝高階GeForce RTX 4080、4090顯示卡,還要能支援未來的PCIe 5.0 M.2 NVMe SSD,那麼肯定是要搭配頂級Intel Z790主機板了! 然而,在眾多主機板品牌裡面,要找出符合自己口味的史上最強旗艦級玩家主機板,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然要選擇史上最強主機板,不僅要系出名門用料紮實,供電要有20相以上數位電源,提供超頻功能,採用全覆蓋盔甲散熱,保護主機板上的重要元件,確保主機板不板彎,還具備強化散熱不掉速,記憶體要能至少上DDR5-8000,要有至少2組PCIe 5.0 x16擴充槽,具備1組PCIe 5.0 M.2 NVMe SSD,還要有M.2 SSD快速安裝卸載擴充槽,PCIe快速卸載按鍵,LCD螢幕顯示處理器與記憶體頻率、溫度資訊,並且要有10GbE有線網路與802.11AX的Wi-Fi 6E無線網路,還要有一鍵超頻功能。要找到這樣檔次的產品,選擇並不多!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由技嘉科技為玩家打造的頂級主機板Z790 AORUS XTREME,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吧! ----------------- ----------------- 技嘉科技,近日針對旗下Intel Z690、Z790主機板,推出了Instant 6GHz技術!這款技術,讓13900K/KF處理器,可以衝上6000MHz!這是什麼神技術黑科技呢?讓我們來試玩看看! 這邊,採用的是技嘉科技最頂級的Z790 AORUS XTREME來做效能實測,讓我們來看看Instant 6GHz技術的實力吧! 隨著Intel第13代處理器的推出,頂級版Core i9-13900K/KF處理器,威力非常強大!和過去第1代~第11代不同的是,第12、13代採用大小核設計,於是Intel把TurboBoost的動態超頻設計做了很大的變更,包括P效能核心與E節能核心都提供了動態超頻技術,可以將效能與功耗最佳化! 這邊,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Intel針對12、13代處理器的動態超頻技術,主要是分為P效能核心與E節能核心的不同作法。 Total Cores:24 #Performance-cores:8 #of Efficient-coresl:16 Total Threads:32 Max Turbo Frequency:5.80 GHz 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 Frequency:5.80 GHz 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 Frequency:5.70 GHz Performance-core Max Turbo Frequency:5.40 GHz Efficient-core Max Turbo Frequency:4.30 GHz Performance-core Base Frequency:3.00 GHz Efficient-core Base Frequency:2.20 GHz Cache:36 MB Intel Smart Cache Total L2 Cache:32 MB Processor Base Power:125 W (PL1) Maximum Turbo Power:253 W (PL2) Intel定義了基礎P效能核心的基本頻率,叫做「Performance-core Base」。根據Intel官方介紹:「這功能中文命名叫做Performance-core 基礎頻率。」 Intel定義了新的動態超頻技術,叫做「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根據Intel官方介紹:「這功能中文命名叫做Intel 渦輪加速 Max 技術 3.0,會辨識出處理器上表現最佳的一個或多個核心,利用功耗和散熱的餘裕範圍,透過在需要時增加核心的時脈,提供它(們)增強的效能。以這模式執行時,Intel 渦輪加速 Max 技術 3.0 頻率是 CPU 的時脈頻率。」 Intel定義了另一個新的動態超頻技術,叫做「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根據Intel官方介紹:「這功能中文命名叫做Intel 傅熱速度,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 (Intel TVB) 是一項功能,可機動和自動增加超過單核心和多核心 Intel 渦輪加速技術的時脈頻率,主要根據處理器在其最高溫度下運行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可用的加速電源預算。頻率的增益和持續時間取決於工作負載、處理器能力、以及處理器的冷卻解決方案。」 Intel定義了另一個新的動態超頻技術,叫做「Performance-core Max Turbo」。根據Intel官方介紹:「這功能中文命名叫做Performance-core Max 渦輪加速,從 Intel 渦輪加速技術獲得的最大 P-core 渦輪頻率。」 Intel定義了基礎E節能核心的基本頻率,叫做「Efficient-core Base」。根據Intel官方介紹:「這功能中文命名叫做Efficient-core 基礎頻率。」 Intel定義了新的動態超頻技術,叫做「Efficient-core Max Turbo」。根據Intel官方介紹:「這功能中文命名叫做Efficient-core Max 渦輪加速,從Intel渦輪加速技術獲得的最大 E-core 渦輪頻率。」 Intel近幾年來,除了所謂的標準TDP,還設計了所謂的功耗牆Power Limit。Power Limit簡稱:PL,一般有分成Power Limit 1(PL1),功耗上限值1,Power Limit 2(PL2),功耗上限值2。 Intel還設計了Tau值(Turbo Time Parameter,動態超頻時間參數)。這個Tau值,針對不同的CPU有不一樣的時間設定。一般,非K處理器的PL1功耗牆的Tau值是28秒,K處理器的PL1功耗牆的Tau值是56秒,最大值微448秒。 Intel設計PL1、PL2與Tau值,除了方面主機板、品牌電腦業者設計主機板與電腦的電源與散熱,也讓主機板業者可以設計出更強的超頻能力,畢竟要超更高的時脈,主機板就要提供更大的供電,相對的散熱也要夠力才行 有了這些幾本的認識之後,我們就能來進一步認識技嘉科技的Instant 6GHz技術。 技嘉科技推出了Instant 6GHz技術,其實是透過BIOS來便於玩家簡易超頻的一個作法。目前這個技術,是指能用來超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超頻至6GHz。 目前的Instant 6GHz技術,用的其實是溫和的超頻作法,可以適用於絕大多數體質好的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 它設計的概念,是提升超頻的性能,超的是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把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的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從5.8GHz,超頻至6.0GHz。 原先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它的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是5.8GHz,亦即P效能核心可以在的1~2核心間提升到5.8GHz,3~8核心間最高提升到5.5GHz,P效能核心全核可以維5.5GHz以上的工作時脈。 技嘉的Instant 6GHz技術,是直接在Tweaker選單的CPU Upgrade選項,多出了Instant 6GHz。玩家可以透過這簡單的設定,就能把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超頻到6.0GHz,而且不用再操作其他的加電壓、調整頻率的設計,輕輕鬆鬆就能衝上6.0GHz 事實上,Intel即將推出加強版的Core i9-13900KS處理器,它的特別之處,就是讓那1~2核心最高可以跑到6.0GHz。 簡單單來說,技嘉的Instant 6GHz技術,讓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搖身一變成為Core i9-13900KS。 Total Cores:24 #Performance-cores:8 #of Efficient-coresl:16 Total Threads:32 Max Turbo Frequency:6.00 GHz 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 Frequency:6.00 GHz 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 Frequency:5.80 GHz Performance-core Max Turbo Frequency:5.40 GHz Efficient-core Max Turbo Frequency:4.30 GHz Performance-core Base Frequency:3.20 GHz Efficient-core Base Frequency:2.20 GHz Cache:36 MB Intel Smart Cache Total L2 Cache:32 MB Processor Base Power:150 W (PL1) Maximum Turbo Power:253 W (PL2) 目前,Instant 6GHz技術,已經支援了技嘉Z690、Z790主機板,玩家可以在搭配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時透過BIOS啟用。 看到這邊,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這邊,玩家要注意的是,技嘉的Instant 6GHz固然是很好的超頻作法。但原先Intel只標示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只能動態超頻到5.8GHz,不排除體質爛的會跑不上去,或者需要更高的電壓才能穩跑的狀況發生。 首先,可以確定的,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它在一般環境之下,1~2效能核心最高可以跑到6.0GHz,8各性能核心全核工作的話,最高可以運行在5.5GHz,此時若解除PL1、PL2功耗牆限制的話,CPU電源功耗一般在280~300W左右,最大可以上看350W。 若是只有1~2效能核心跑6.0GHz,並不會增加此時的CPU功耗。由此可見,要讓CPU吃大電的話,只有全核跑5.5GHz,或更高才會出現。這時候,主機板的供電就非常重要了。中階與高階Z790主機板的差異就可以顯現出來。 在搭配一般的360mm(120mmx3)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之下,解熱的效率可以達到280~300W左右,比較好的則可以到350W,若要解更高的瓦數,那麼360mm(120mmx3)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可能就不夠用了。這時候搭配的散熱膏也很重要,才能確保以最快的速度導熱。 這邊,我們可以發現,當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KF處理器,運行全核5.5GHz,或者更高的時候,搭配360mm(120mmx3)一體式水冷散熱器,CPU溫度很快就飆升到100°C,當超過這個溫度的時候,馬上會出現過熱降速的狀況。因此,即便把PL1、PL2功耗牆限制關掉,散熱器的解熱效能則會是最後極限速度的關鍵。 可預見的,未來更強大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將會推出,可能朝向480mm(120mmx4)、600mm(120mmx5)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發展。然而,比起360mm(120mmx3)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更大的水冷排的話則可能是雙排的設計,否則一般機殼的散熱空間則無法安裝。 技嘉的這張Z790 AORUS XTREME機板,經過了完整的測試,穩定度相當高,沒有出現不穩、當機、重新開機的狀況,運行一般的上網、文書處理、製作簡報都沒有問題,玩負載比較高的的遊戲也當順暢,效能與穩定度表現令人滿意。超頻方面,具備Instant 6GHz技術,可以直接一鍵超頻6GHz,把Core i9-13900K/KF,當成Core i9-13900KS來使用,直上6GHz,運算效能非常強大,爽度相當高,整體表現優異。 技嘉Z790 AORUS XTREME主機板的話,目前已經在全球上市,台灣市場也已經開賣!最新的市場行情,技嘉Z790 AORUS XTREME主機板,報價:34,990元。 保固期的話,提供原廠3+2年有限保固服務。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技嘉Z790 AORUS XTREME主機板,可以看出技嘉在這張主機板上的用心,外觀顏值高,用料相當高檔,功能相當強大,就連擴充能力也相當齊全,整體令人相當滿意。 整體來說,這款天使臉龐、魔鬼身材內外兼具主機板,有妖獸級的身價,不僅是史上最強旗艦級玩家主機板,也是搭配Intel第十二代、十三代處理器的優質選擇。 廠商名稱: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912-4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PU/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主機板/電競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ANTEC TORQUE魅影視覺系機殼開箱,安鈦克戰鬥機俯衝攻擊概念電競機箱新登場!
- 「十銓 T-FORCE CARDEA SSD 1TB」散熱片版實測開箱,「7,000MB/s俱樂部」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威聯通 QNAP TVS-872XT」實測開箱,「10GbE+Thunderbolt 3」旗艦級 8-Bay NAS
- 「創見 Transcend StoreJet 25C3S 2TB & 25C3N 2TB」實測開箱,輕薄時尚內建獨家檔案救援外接式硬碟!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 SUPERMICRO SUPERO C7Z170-OCE開箱實測,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全面來襲!
- 「英特爾 Intel SSD 750 1.2TB」實測開箱,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yzen 3 3300X & 3100效能測試,完勝9400 / 9100,搭配B550最佳平台
- SUPERMICRO SUPERO C7Z270-CG實測開箱,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重裝上陣!
- 「華芸 ASUSTOR AS5304T NAS」實測開箱,Feat. Western Digital WD RED 4TB NAS HDD & WD RED SA500 NAS SSD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0GB創始版顯示卡開箱實測,4K高畫質光追遊戲的最佳主角
- AMD Ryzen 5 3600X / 3400G開箱實測,獨顯內顯皆高效,主流電競最佳平台!